高考作文指南

高考作文指南

ID:41947046

大小:254.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9-05

高考作文指南_第1页
高考作文指南_第2页
高考作文指南_第3页
高考作文指南_第4页
高考作文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积极探索写作能力考查的方式方法(一)正确理解作文题价值多元化的特点,恰当把握限制开放的火候。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在开放性与限制性的艰难探索中前行。高考的选拔性决定了写作考查都采取命题的形式,命题的作用在于防止宿构和抄袭,同时也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凡是命题,都会在构思方面对考生形成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有的是由词语构成的,有的是由图形或文字材料构成的;同样出于选拔性,作文命题也必须坚持某种程度的开放,使考生才华尽显,个性张扬。高考作文,应该展现的是考生在某种限制下尽情飞扬的思维、情感、才华与个性,高考

2、作文,应该引导考生由不分边界的汪洋恣肆走向在既定领域的纵横捭阖。2009海淀高考作文数据比较分析平均分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四类文海一44.1813.377.2(19.6,80.4)9.40.08市重点44.0612.378.08(18.8,81.2)9.60.05海二42.927.481.2(14.4,85.6)11.30.11区重点42.355.579.45(12.9,87.1)14.90.09海三40.952.776.7(8.2,91.8)19.80.84城区41.253.9576(9.9,90.1)18.91

3、.1正确理解和把握京卷作文题的思维指向2006年京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对此,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2007京卷作文: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2008京卷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

5、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请就

6、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2009年:作文(60分)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两种思维指向的作文要重点练一、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品味文学文化的文章。二、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上议论、阐释、评说现实社会生活的文章。文学,需要凝视“成功的文学创作,在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在于凝视。”——汪曾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

7、花落地听无声”。亦浓亦淡的初春之意一下子笼上我的心头。我无声而叹:既然“看不见”,何以得知“细雨湿衣”?既然“听无声”,又何以觉察“闲花落地”?为何无形无声却能感人至深?我想,那是诗人的心灵在默默地“凝视”着这不易察觉的春天。文学,需要凝视。清新的笔风需要凝视。还记得为“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而感动。月光如水,不安静的心灵无法感知它的存在。而张若虚却看到了,在他的笔下,月光的微粒清霜一般旋舞于空,又澈水一般与白沙相混融。这是怎样一种凝视啊,用一颗珍珠般的心灵映射着纯洁的月光,所以,月光才在清新的诗句里熠

8、熠生辉,感动着千年之后少女的心灵。犀利的笔触需要凝视。不得不提起鲁迅的那一双眼。“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他紧锁眉头的生动刻画。那一双冷眼不再凝视自然风景,而是凝视中国社会和劳动人民。他冷观“看客”,透析众生,才道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犀利批判;他纵览古今,横看中外,才得出“用过去与现在铁一般的事实预测未来,洞若观火”;他洞察历史,解读现实,才断言“世上本没有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