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会考检测五

高二理科会考检测五

ID:42003667

大小:68.8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6

高二理科会考检测五_第1页
高二理科会考检测五_第2页
高二理科会考检测五_第3页
高二理科会考检测五_第4页
高二理科会考检测五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理科会考检测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理科会考检测五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就是说()A.马克思主义哲学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解决一切问题B.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D.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2.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3.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

2、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B.存在决定思维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4.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C.掩耳盗铃D.白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①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②存在就是被感知③物是观念的集合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⑤上帝创

3、造世界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A.①②③⑦B.④⑤⑥C.①②④D.②③⑥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更重要的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D.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切从实际出发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8.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

4、理论思维。”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9.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10.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

5、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11.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辨证法观点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物是观念的集合"D.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3.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

6、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4.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对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15.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

7、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來源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9.世界各国的气象部门大都加强了对台风、沙尘暴等重大天气情况的监测、预警和服务工作,基本都能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报,有效地减轻了这些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人们能够创造规律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代名言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8、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B.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发展C.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中日关系主流是好的,各个领域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应看到,两国间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一看法()①.坚持了量变质变的原则②.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③.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④.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9.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