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通俗讲话2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2

ID:42031569

大小:117.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9-06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2_第1页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2_第2页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2_第3页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2_第4页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土曾订版补记《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成于1955年,此书限于讲演,共分“道理”、“性命”、“德行”、“气运”四题,其他不及称引。目盲以來多瞑想,十年前欲重印此书,又撰《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补篇》一文,内涵“自然”、“自由”、“人物”、“心血”、“味道”、“方法”、“平安”、“消化”八题。后因故未及重卬。1987年应《动象杂志》索稿,乂检拾积年随笔札记十二条附入此补篇一文内。先后体例虽有不同,要皆有助读者自为引申思索。今此书即将重版,特此说明。1989年9月钱穆补记于外双溪之素书楼自序思想必然是公共的,尤其是所谓时代思想,或某学派的思想等,其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更

2、属显然。凡属大思想出现,必然是吸收了大多数人思想而形成,又必散播到大多数人心中去,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而始完成其使命。此少数之思想家,正所谓先知先觉,先得众心之所同然。然后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以彼少数思想家Z心灵,发掘出多数心灵Z内蕴,使其显豁呈露,而辟出一多数心灵之新境界。某一时代思想或学派思想,其影响力最大者,即其吸收多数人之思想者愈深,而其散播成为多数人思想者愈广,因此遂成其为大思想。若思想脱离了大众,仅凭一二人戛戛独造,纵或深思密虑,穷搜冥索,或于书本文字上阐述陈说,或于语言辩论上别创新解,或就个人会悟提岀独见,或从偏僻感触引中孤诣,只要

3、是脱离了群众,既非从大多数人心里出发、又不能透进大多数人心里安顿,此等思想,则仅是少数人卖弄聪明,炫耀郸慧,虽未尝不苦思、力探,标新悬奇,获得少数聪明智慧、喜卖弄、爱炫耀者之学步效擎,但其与大多数人心灵,则渺无交涉。则此等思想,仍必归宿到书木上,言语上,流行于个别偏僻处,在思想虹决掀不起大波澜,决辟不出新天地。余居常喜诵《中庸》,尤爱玩诵其如下所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屮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窃谓惟徳性乃大众Z所同,人人具此性,人人涵此德,问者即当问之此,学者亦当学于此。只有在大众德性之共同处,始有大学问。只有学问到人

4、人德性之愈普遍处,始是愈广大。老子曰:“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亦只有在愈广大处,才见得愈精微。若所见粗疏,则据于一隅,不能尽广大之量。不能尽广大之量,则彼此之间不能无异同。于是则敌论竞起,互相角立,仅足以相争,而不足以相胜。大则如吴晋争城,小则如滕薛争长。各有所见,亦各有所蔽,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其病在于不能致T大。若求致T大,则必尽精微。惟有精微之极,始是T大之山。诚使大多数人心灵同归一致,尽以为是,此必无多言说,无多疑辨,无多创论,无多孤见。当知能如此说,虽若粗疏,而实尽精微Z能事。凡求于言说屮树孤见,于疑辨中辟新论,貌若精徽,而实则粗疏

5、。南宋陆复斋所谓“留心专注翻榛塞,着意精徽转陆沈”,即对此等离开广大心灵,拘泥文字言说,而亥憶求精微者施针眨。惟致广大而尽精微者,乃始为高明。此高明乃得学问之极于精徽来,而此学问之所以极于精微,则从体悟到广大德性Z玄同中来。故真高明者,必转近于广大之德性,更易为广大心灵所了解,所接受,而后此高明之思想,遂易领导群众于实践,故曰“极高明而道中庸。”人人能知,人人能行,此始为中庸之道,此乃木于广大德性内在之所同趋,所以得成其为高明之极。而此则必其人之学问,到达于极精微处,而始可得之。决非弄聪明,炫智慧,好为孤明独见者所能。然则学问即学于此群众,问于此群众,而

6、群众所同,则远有承袭,自古已然。故必温于故而可以知新,非离于古而始可以开新。不离于群众,斯不离于往古,此之谓敦厚。敦厚故不炫孤知而崇于礼,礼即大群之习俗公行,自往古一脉相传而积袭以至于今。虽有变,而不失其常。虽有歧,而不失其通。惟此乃广大心灵之所同喻而共悦,亦广大德性之所同趋而共安。《易大传》则曰:“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礼以卑为用,所谓卑Z毋甚高论,使为易行。若论高则与世俗相违,人人惊竦,认为高论。然论高而难行。难行则与众何涉。与众无涉则决非敦厚之道。若使人鹫于知而不相敦厚,则风薄而世衰。社会大众共受夷苦,然则又何贵而有此大知识,有此大思想?故天

7、之崇,非以其隔绝于万物,乃以其包涵有万物。圣知之崇,亦非以其隔绝群众,乃以其即学问于群众,以其包涵有群众之广大徳性而又得其共同Z精微。故《中庸》Z崇礼,乃崇于群众,崇于习俗,崇于往行,乃以高明而崇于卑喑者。群众乃指夫妇之愚,若不知有所谓思想,不知有所谓理论,不知有所谓疑辨,不知有所谓发明。然群众虽卑,饮食男女,蹈常袭故,而共成其俗,共定于礼。礼由群众来,由群众Z蹈常袭故来,由群众Z徳性Z所好所安来。圣知特达,不当忽视于此。圣知特达,则必薄于徳性,致其广大,以此为学问,于此获精微,乃以跻于高明,而终不违于中庸,此之谓温故,此之谓崇礼。故得日新其知,而终以成

8、其敦厚。故曰:“舜其大知也欤!舜好问,而好察迩言。”又曰:“君子之道,譬如行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