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案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案

ID:42034460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6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案_第1页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案_第2页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案古诗二首thzyhl968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4、培养学生珍视朋友间的友谊及奉献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我们也学习过一些写离别的诗,同学们回忆有哪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二)整体感知: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五言律诗。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三

3、)整体感知:1、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四)分析诗句: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学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对“知己”

4、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离别)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4、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5、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

5、心人能发现问题?学生提问。明确: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