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ID:42052828

大小:91.6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7

辽宁省沈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学科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口益显著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

2、总体格局屮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②B.①④C.(2)@D.③④2.2016年,一篇名为《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的文章被媒体纷纷转载,引起巨大轰动,有人还根据该文的标题推演出小苏打就能治癌防癌的结论。更学家指出,以“'饿'死了”为标题不科学、不严谨,甚至有误导作用。上述现象提醒文化部门①要重视科普教育,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②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引导,规范传播秩序③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精神盂求④提高公众道徳水平,增强文化辨识眼力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3.丁酉新春,《屮国

3、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经典文化的文化韵味②文化白信离不开对白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④现代中国的前行需耍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4.全国首套小学中庚药教材《中庚药与健康》将于2017年秋季学期出现在浙江全省小学的五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学科

4、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口益显著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屮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②B.①④C.(2)@

5、D.③④2.2016年,一篇名为《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的文章被媒体纷纷转载,引起巨大轰动,有人还根据该文的标题推演出小苏打就能治癌防癌的结论。更学家指出,以“'饿'死了”为标题不科学、不严谨,甚至有误导作用。上述现象提醒文化部门①要重视科普教育,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②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引导,规范传播秩序③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精神盂求④提高公众道徳水平,增强文化辨识眼力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3.丁酉新春,《屮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人民日报》发表评论

6、指出,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经典文化的文化韵味②文化白信离不开对白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④现代中国的前行需耍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4.全国首套小学中庚药教材《中庚药与健康》将于2017年秋季学期出现在浙江全省小学的五年级课堂上。其中的“屮医针灸”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中医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

7、造并享用的文化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作为一种物质力量会深刻影响学生成长④是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④B.①②C.①③D.③④3.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屮华文化博大精深③梅花被赋了特定时代的相应

8、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4.近年来,各地屮学举行的成人礼,始于周代的冠(笄)之礼。对此,甲同学认为,成人礼应该回归古代己有的冠(笄)仪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乙同学认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受到成人的责任就好,复古式的冠(笄)仪式没有价值。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甲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传统礼仪是民族精神的结品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