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的“求”与“致用”——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

中国古代史学的“求”与“致用”——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

ID:42057444

大小:9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7

中国古代史学的“求”与“致用”——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_第1页
中国古代史学的“求”与“致用”——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_第2页
中国古代史学的“求”与“致用”——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_第3页
中国古代史学的“求”与“致用”——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_第4页
中国古代史学的“求”与“致用”——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学的“求”与“致用”——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学的“求”与“致用”——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2008年第2期总130期史学史研究JOURNALOFHISTORIOGRAPHYNo.2,2008SerialNo.13O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编者按:在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发展史上,历代史家对于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为了推进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求真"与"致用"问题的思考,以期揭示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我们邀请了六位学者就此问题发表见解.许殿才认为."求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根本要求,而"致

2、用"则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动机,二者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汪高鑫认为,汉代史学"求真"与"致用"的思想倾向不尽相同,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与班固的'宣汉"意识,便是代表了汉代史学思潮的两种取向.李传印认为.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经世致用呈现出了重视人生价值,资政鉴戒和社会教化的特点,然而政治对史学的过分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曲笔泛滥.牛润珍认为,从唐初贞观君臣论政来看,史鉴在"求真"与"致用"之间,求真,史鉴,致用是一个有机的联系.罗炳良认为,宋元义理史学有讲究"求真"的一面,能够适当处理议论褒贬与历史事实之间

3、的关系,注意把握"致用"与"求真"的相互制衡维度.周文玖认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兴起,学者们立场鲜明地举起了经世致用的旗帜,力反明末的空疏学风,在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以上刊出他们的具体论述,期望学界参与讨论.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许殿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北京100875)中国古代史学在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值得称道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与中国史学独特面目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联,同时它们也在推动中国史学进一步发展以及史学发挥社会功能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在这

4、些优良传统中,"求真"与"致用"居于主导地位.一,"求真"是古代史学的根本要求追求历史记载的真实,在古代的史学观念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从人们有意识地进行历史记述之时起,如实地记录历史就成为对史学工作的根本要求.对此,白寿彝先生曾举《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君举必书.举而不书,后嗣何观?"等例,说明"可从这些引文里看到,直书就是当时史官所应当共同遵守的法度."并说"在战国以后,直笔的传统一直传下去,成为史学领域里最重要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史学史》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7,358页)随

5、着史学在实践中的发展,人们对这一问题有更多的关注,对它的看法也丰富起来."求真"从根本上决定了历史记述以至史学的价值.对此,古代史家是有明确认识的.上举《左1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传》"君举必书.举而不书,后嗣何观"之言可以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意识到能否秉笔直书直接关系到史学作用的发挥.刘勰之言:"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而赢是非之尤,秉笔荷担,莫此之劳.……若任情失正,文其殆哉!"(《文心雕龙?史传》)更是从史学的社会责任角度讲明了"失正"会导致史文衰歇的严重后果.基于"求真"关乎史学价

6、值的根本认识,刘知矮把秉笔直书的典型董狐,南史列为史学的最高典范.他说:"史之为务,厥途有三焉.何则?彰善瘅恶,不避强御,若晋之董狐,齐之南史,此其上也.编次勒成,郁为不朽,若鲁之丘明,汉之子长,此其次也.高才博学,名重一时,若周之史佚,楚之倚相,此其下也."(《史通?辨职》)他的看法在传统史学领域中有广泛的代表性.对于"求真"的高度重视,致使人们逐渐把它作为衡量史学作品价值的关键尺度.班固在评论司马迁史学成就时,引用刘向和扬雄的话,说他们"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

7、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卷62,《司马迁传赞》).这段话是史学批评史上着名的权威之论,产生了相当大的历史影响,此后,"实录"事实上成了古代史学稳居前列的"关键词"."求真"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着述者有良好的史德,有忠于史实的勇气,甚至可以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二是对史实的真伪进行技术考察,把真实的历史展示出来.只有史家把主观上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和客观上对历史事实的严谨考察很好结合起米,才能形成所谓的实录.事实上,因为当权者干预等复杂的社会原因,历史作品要想达到实录的要求相当困难.而由于避祸与取媚于统

8、治者等的现实制约,与直书对立的曲笔现象是经常出现的.可以说直书传统是无数有胆有识史家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在与恶势力的抗争中形成的;是他们在不断抵制曲笔以求全求荣的诱惑中发扬光大的.这方面最值得一提的当然首先是董狐和齐太史及南史氏的事迹.董狐之事请留待下文,先来看看齐太史与南史氏的无畏气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当齐大夫崔杼杀齐庄公后,"太史书日: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