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

【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

ID:42066250

大小:450.1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7

【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_第1页
【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_第2页
【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_第3页
【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_第4页
【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节讲述岩石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延续和展开,又是以后学习地质灾害的基础。结合实例,通过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来学习地貌千姿百态的原因。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第一是通过学习板块构造学说来了解全球大地构造,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第二是通过对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来学习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第三是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来学习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

2、成的地表形态,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4.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5.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2.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3.学会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课堂和野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4.学会以流水和风为例,说明外力作用

3、的结果。5.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内、外力的相互作用推动地貌演化的认识,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2.通过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3.了解地质构造规律以及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4.通过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欣赏由于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一些优美自然风光,培

4、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5.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知道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做到趋利避害,保护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①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②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应用2.以流水和风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结果。【教学难点】1.背斜、向斜及形成的主要地形;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双重性。◆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学小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例如一望无际的平原、高大连绵的山脉……(最好举

5、学生熟悉的本地的一些例子),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看到的这些地形是否以后就不变了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资料,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资料1: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什么问题?资料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今天的地表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化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大家熟悉的成语“沧海桑田”也正是说明了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

6、整个地壳演化史中的一个镜头。(让学生根据本地的地貌,多举实例说明)在这第二节中,我们将要学习是什么原因造成地形的不断变化以及是怎样变化的。二、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讲述】要促使物体发生变化,必须有什么的作用?(力)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师生边讨论,边填写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的是经过漫长时期缓慢进行的,有的却是在瞬间完成。(举例说明,也可让学生来举例)【过渡】正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

7、的作用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其中内力作用是地形的塑造者,它形成了地形的“粗毛坯”,那么内力作用是怎样塑造地形的?【板书】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讲述】地壳是怎样产生运动的?是如何运动的?这些问题是历来许多科学家力求解决的,也因此产生了多种学说,其中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它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书】(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

8、“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④两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此;⑤板块移动发生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⑥板块相撞挤压处,形成山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学生活动】课本P37思考题【过渡】板块运动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即海陆变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