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高考二试卷模及答案

闵行高考二试卷模及答案

ID:42088013

大小:6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7

闵行高考二试卷模及答案_第1页
闵行高考二试卷模及答案_第2页
闵行高考二试卷模及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闵行高考二试卷模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闵行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历史学科评分标准参考一、单选题(共75分,1-30每题2分,31-35每题3分,多选不得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CACCBCCBACDDA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CBDCAADCBDDCCA题号3分1分0分31AB、CD32CB、DA33BC、DA34DA、BC35CA、DB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表现形式:(1)文献(2)实物(答对两点得1分)价值:(3)第二手(4)第一手(答对两点得1分)体制差异:(5)封建专制主义

2、中央集权(6)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各1分)差异原因:(7)地理因素:大河与海洋;政治因素:大一统帝国与城邦国家;经济因素:工商业与农业;思想文化因素:自由平等思想与法家集权思想。(能从至少2个角度对比,每个角度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适当得分)历史影响:(8)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成为历代政治制度的蓝本(1分)(9)创造了雅典的繁荣,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1分)学习感悟:(10)本题评分要求:能从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文明地域性与多元性等任意2个角度形成认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共4分。参考:人类早期历史受地理

3、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生产力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决定作用就逐渐减弱;制度文明有多元性,与不同的国情相适应;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中西方政治制度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37、(1)不同趋势:15世纪为转折点,中国从领先到落后,西方从落后到领先。(写出转折点15世纪1分,中西不同趋势1分)(2)本题评分要求:能从中国与西方且选择两个时期进行全面分析,各得4分,共8分;不能较全面的或仅从一个时期分析,酌情给分或不得分。参考:中国:15世纪以前,中国国家统一,政局长期稳定;生产力发展,农耕文明发达;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取长补短;教

4、育和科举的发展;对外开放等。15世纪以后: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统治;闭关锁国。西方:中世纪封建割据、神学束缚等。15世纪以来,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思想的解放等促进了近代科技的兴起。第3页共3页38、(12分)本题评分要素:1、对问题理解与史实论述(10分)2、组织结构(2分)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的边缘知识或部分问题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水平3:其他答案论证问题包括:洋务运动的“主观动

5、机、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及客观效果”主观目的: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分),没有真心打破“旧轨”愿望(“中体”,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1分);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的“西用”(“力师西法”)主张(1分),在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方面为西学的引进打开了方便之门,因而包含了逸出“旧轨”趋势(1分);活动内容及客观效果:包括设立总理衙门、兴办近代工矿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设立学校、派遣留学生等措施(2分),就其客观效果看,不仅促进了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1分),也使中国在对外、经济、海防、人才培养等方面,向现代化道路迈出了第

6、一步(2分),无疑也有逸出“旧轨”的趋势(1分)。组织结构(2分):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水平2:叙述一般或简单罗列史实(1分);水平3:不成结构或史实错误(0分)。39、(1)(6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国际组织的广泛建立;市场机制的完善与协调;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跨国公司的发展等(以上任意一点2分)。(2)本题评分要素:观点2分、史实4分、论述2分,共8分参考:观点(2分)——从形成因素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过程特点分析,

7、如“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从后果影响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和地区发展之间差距”;从应对策略分析,如“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反全球化运动并非明智之举,应加强协调并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并展开评价即可2分)史实(4分)——根据材料,对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的史实进行概括。论述(2分)——需对应以上核心观点,结合材料,史论结合。40、(1)(4分)从“昭示中国百年历史命运

8、”角度谈意义,言之有理即可,每事件意义2分,共4分。参考:如“文人是如何举义的——同盟会在西南发动武装起义”,体现的是晚晴民初“革命派”试图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实现“共和革命”的救国梦;“国会为救亡之良药——全国掀起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