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试卷高二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地理(必修)试卷高二第一学期期中

ID:42108770

大小:920.1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07

高二地理(必修)试卷高二第一学期期中_第1页
高二地理(必修)试卷高二第一学期期中_第2页
高二地理(必修)试卷高二第一学期期中_第3页
高二地理(必修)试卷高二第一学期期中_第4页
高二地理(必修)试卷高二第一学期期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必修)试卷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D.山地阻挡作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oio.il高二地理(必修)试卷命题人:吴军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B.区域有明确的界线C.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D.区域之间没有联系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性。A.相似;差界B.差界;相似C.差异;整

2、体D.地带;非地带“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界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一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耍粮食作物是水稻B.秦岭一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耍粮食作物是水稻C.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耍是热带季雨林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海陆位證不同C.纬度位迸不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5~7题。5.甲、乙两地共同的口然地理特征是40A.雨热同期B.河网密布C.煤、铁、石油资源丰富D.耕地多为旱地6.甲、乙两地

3、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弄的主要口然因素是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307.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人于乙地,具影响因索主要是A.气候特征B.纬度位置C.盛行风向D.海陆位置1.关于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工业结构看,我国人致上具有“南重北轻,西重东轻”的基木特征B.从自然条件看,我国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广阔,水力资源丰富的特征C.从对外开放程度看,我国南方开放程度较低,北方开放程度较高0.从城市化水平看,东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要明显地高于屮西部的同类城市2.西部地带的开发开放,利用的主要优势是A.交通优势B.人才、技术、资金优势C.丰

4、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D.少数民族优势3.长江屮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华北和东北平原的主要原因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业用地被侵占;②水热条件差;③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土地退化更严重A.①②B.①③C.②③0.③④11・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人规模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人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D.区域内人地关系紧张12•而对传统工业区的衰退,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人原有主导工业的投资力度B.对传统工业实行政策保护C.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调

5、整区域产业结构13.按人类历史的区域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总趋势是A.不协调一协调一不协调B.不协调一协调C.基木协调一不协调一协调D.协调一不协调A.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屮西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资源B.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屮西部地带,则箭头②表示资金、技术A.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屮国家,则箭头①方向在区间调配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B.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屮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间转移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东亚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回答15-18题。我国西部地区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

6、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15.图示地理现象属于A.工业集聚B.产业转移C.资源调配D.劳动力转移16.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资源密集型工业17.20世纪80年代,我国受该产业迁入影响最大的地区是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京津唐地区D.东北地区18.导致上述产业在东亚地区的发展过程产生的主导原因A.市场B.企业内部交易成本C.技术D.劳动力数量与工资水平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示意图,回答19-21题:19.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主耍原因A・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B.东部能源紧缺,影响经济

7、持续发展C.东部靠海便于出口D.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15.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B.该管线东西跨度人,沿管线自然景观人致呈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规律C.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不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D.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21・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而临的能源问题,还M该A.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C.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A.解决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人水

8、系以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