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

ID:42145804

大小:1.64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09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1)——经纬网(2006-12-258:02:00)经纬网一、经线和经度1、经线经线的特征(等长、半圆、指示南北方向)2、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的判定(与地球自转方向同向递增是东经,反向递增是西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3、经线圈二、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的特征(不等长、同心圆、指示东西方向)2、纬度赤道、北纬、南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地球的对趾点三、经纬网的意义1、定位绝对定位(地理坐标)相对定位:根据已知的地理坐标点(特殊点)推理未知的区域或地理事物2、定向基本方法:以经度定东西,以纬度定南北“小的画小求算经度差

2、,根据结果确定“大的画大”(以180度为中心表示经度的分布;(以0度为中心表示经度的分布)。以纬度定南北:根据南北半球纬度高低分布的特征确定南北方向。3、定距离经线上1度二111千米纬线上1度二111XC0S2(巾表示当地地理纬度)球面距离:经过两点大圆的劣弧部分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2)一一地图(2006-12-2513:53:00)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1、方向--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实地定向:如利用太阳、北极星、树冠疏密、树轮等二、比例尺1、概念2、表达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比例尺的计算4、比例尺的缩放新图比例尺二原图比例尺X缩放

3、倍数新图图幅原图图幅X缩放倍数经纬网定向中就近原则的理解(2006-12-2516:04:00)在经纬网定向中,需考虑就近原则,我的理解是:当两地同属于东经或同属于西经则无需考虑就近原则,因为其经度的分布C符合就近原则,即东经在东,东经度数越大越为东;西经在西,西经度数越大越为西。当两地分属于东经和西经时,则需考虑就近原则。具体步骤是:先求算其经度差,然后按“大的画大,小的画小”处理。即当经度丼大于180度时,其经线按以180度经线为中心分布;当经度差小于180度时,其经线按以0度经线为屮心分布。例:(1)A地(120°E,30°N),B地(90°W,20°S

4、)则B位于A的方向。求算经度度210度,大于180度,则按180度为中心分布(如下图)30°N20°S则A地(东经)在西,B地(西经)在东。然后按纬度定南北,得B在A的东南方向。(2)甲地(100oE,40°N)乙地(60°W,25°N)则方向。甲地位于乙地的求算经度差为160度,按0度经线为中心分布经线,如下图。40°N25°N60°W0°100°E则甲地(东经)在东,乙地(西经)在西。然后按纬度定南北,得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解读(3)一一等高线地形图(2006-12-267:18:00)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特性等高线上高度(绝对)相

5、等;同一幅地图等高距相等;等高线不能交叉(除悬崖处可重合);0米等高线即海岸线二、等高线地形图分析1、常见地形山顶和盆地(补充:示坡线)山脊和山谷(凸高为谷,凸低为脊)鞍部(鞍部不同方向的剖面比较)悬崖(补充:悬崖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的计算)2、地形剖面图画法:引垂线法或量距离法第一步:确定剖面线第二步:设置剖面图坐标(水平比例尺与原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比原大)第三步: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转绘在剖面图中第四步:将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⑴水电站建设大坝:选址在峡谷处。水库:选址在盆地处。关键点:大坝建设后,应和有关等高线形成闭合的区域作为库区范围

6、。⑵交通T•线的建设-般要求与等高线平等(好处:坡度缓,工程难度小,而且安全)⑶与河流的关系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地形处,山脊一般是河流的分水岭(4)与气候的关系迎风坡背风坡⑸通视情况人的视线为一直线,要求在视线以上无地形障碍。方法:将两点连成直线作为剖面线,先作地势高低起伏的简单判断,形剖面图示意,可作精确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比较(2006-12-267:35:00)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比较坡度=咼差水平距离咼差图上距离/比例尺高差图上距离X比例尺公式中高羌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

7、,与等高线地形图屮悬崖高度的计算(2006-12-267:44:00)等高线地形图中悬崖高度的讣算一、悬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XAdWAIIV(n+1)XAd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Ad:等高距理解:当多余箭为零时E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略小于5个等高距最小相对于各二、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WH<大+4d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一Ad

8、),故该圆的半径为地球半径R(约63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