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中国古典绘画

中国美学史:中国古典绘画

ID:42146039

大小:2.53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9-09

中国美学史:中国古典绘画_第1页
中国美学史:中国古典绘画_第2页
中国美学史:中国古典绘画_第3页
中国美学史:中国古典绘画_第4页
中国美学史:中国古典绘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美学史:中国古典绘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学绘画中国古典理论来源:此份PPT文字材料取之于——陈望衡编著的《中国美学史》(人民出版社)原始绘画壁画上极少出现人类,这也许是人类还为自觉的表现。壁画上动物都是以轮廓描写,通常都以警觉或有力的站姿出现,动物的活力通过柔和颜色周围粗犷且有规律的线条来体现。壁画的对象大都是人们猎捕过、搏斗过或惧怕的各种野兽。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岩壁上留下了人类最早的绘画。在法国拉斯科山洞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中的壁画,高度抽象、简约凝重而又极具雄浑力量的史前绘画,是人类智慧的发端,也是现代绘画的发端。中国的贺兰山壁画也是如此。魏晋以前绘画《鹳鱼石斧》图——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中国古代先民的最早智慧都是

2、关于自然的或通过自然演化的。绘画也是如此。在中国,自然山水虽很早就进入文学艺术的长廊,但在魏晋前,自然山水的美学价值并没有独立。大体上分三种:通神:商周青铜器上的动植物、云雷等形象以及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帛画上的图案的主要作用是作为通神的使者,勾通人神关系。比德:自然物作为人格的象征———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楚辞》中用香草喻高尚品德,以恶禽喻奸佞。起兴:《诗经》《楚辞》之中,自然物主要作为起情的工具。魏晋前有关绘画的理论几乎等于零。先秦有些谈及绘画的言论本意也不在绘画。而在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专门论述绘画的文字。这是绘画美学的滥觞。虽是滥觞,起点却非常之高。魏晋南北朝绘画美学1、

3、著名画家: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yao阳平)等2、佛教壁画兴盛(著名人物画家都画过)3、山水画兴起。宗炳、王微等4、理论著作:顾恺之《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谢赫《画品》宗炳《画山水序》等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东晋大画家。理论著作:《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绘画作品: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是魏晋南北朝绘画美学的代表人物。顾恺之在绘画美学上最为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以形写神”这一中国绘画美学的基本原则。顾恺之1、以形写神。强调传神是目的,写形只是手段,形似不及神重要,但神不离形,无形则无

4、法写神。————这种对形神关系的理解,在中国绘画史上视为经典。2、实对通神。这是以形写神的具体技法。重实对,也就是重写实、写真。通神正是建立在写实写真的基础之上的。3、晤对通神。晤对比实对更高。实对强调眼光的视线正对着对象,晤对则强调与对象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实对是物理性的,晤对才是审美性的。“实对通神”只是说明这是个活人,“晤对通神”则不仅说明这是个活人,而且是个有情人。生卒年不详,南朝齐梁间画家,著有《画品》(宋称此书为《古画品录》)谢在此书中提出的“六法”,如同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一样,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经典命题。“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

5、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谢赫“六法”中最为重要的是“气韵生动”1、作为绘画的美学效果的总原则,要求画面充满着生命气息,能够迅即感染欣赏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美感。2、作为对所画景物、人物的总原则,要求所画景物、人物生意盎然。3、气韵生动不只要求画的人物景物栩栩如生,而且要求画面透露出道的气息。“以形写神”的“神”.4、气韵生动也是对笔墨的要求。“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遒韵雅,超迈绝伦”.谢赫将“气韵”用在品画上,后来“气韵”成为一个普遍的美学范畴。所有艺术品评都可以用上“气韵”这一概念。“气韵”作为一个审美范

6、畴,它的内含应是”气”与”韵”的融合。”气”是中国先秦就谈的很多的概念,基本上:一是人的精神,如“浩然之气”(孟子),二是指宇宙的精神,如“人禀元气于天”(王充)。在中国哲学中少有将“气”理解为“物质”,讲“气”总是体现出精神的意味。谢赫评画时多次将气、力、生联系起来,看来,气有作为人的生命力量,偏重于进取、发展、劲健、阳刚的一面。韵也指人的内在精神,但韵较气侧重于指生命力的阴柔、含蓄、智慧的一面。气较多的与志相联系,见出一种高尚的追求、理性的意义;韵则通常多与情相联系,现出一种清雅的风致、丰富的意味。气外显,主进取,所谓“气冲牛斗”;韵则内蕴、收敛,所谓“意蕴悠悠”。气韵合一,则指

7、人或自然物、艺术品的整个精神。谢赫说“气韵生动是也”,生动是指生命运动。“气韵生动”与”传神写照”属同类命题,但”传神写照”重在传与写,强调以外在形象是否准确地再现所画的某一具体的人与物的内在精神,着眼点是像与不像;“气韵生动”则超出是否像某一人某一物的范围,而上升到是否传达出人和宇宙的生命意味。“传神写照”虽远超出“写神传真”,仍然是再现性的命题,而“气韵生动”则完全是表现性的命题。宗炳认为山水与道有着内在的关系,观山水可以观道。游山玩水是现实的审美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