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ID:42175123

大小:2.9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09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第1页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第2页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第3页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第4页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至6页,第二部分7至9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标号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2、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内容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1“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河流的乙~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A.水流湍急落差大B.高山束缚支流短C.高原气候降水少D.泥沙淤积河床高2.甲地自

3、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A.干旱B.湿热C.高寒D.林地多3.形成丁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有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②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⑥粮食需求量大A.①②④B.③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⑥读图2“非洲大陆年降水量点位分布图”,回答4—5题。4.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年降水量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A.七、八月均为降水较多时期B.均濒临海洋,且地形相同C.南北对称分布,为同一气候类型区D.均受到沿岸暖流影响5.据图2,若按年降水量>500毫米为地

4、表水资源较丰富区,年降水量<500毫米为地表水资源缺乏区,绘制非洲地表水资源分布示意图。下面四幅图中绘制较为准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 图3所示区域的沿海一带,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据此回答6—7题。图36.图示东部地区的山脉为A.落基山脉B.安第斯山脉C.海岸山脉D.大分水岭7.该地区种植芦笋的水源,主要依靠A.降水B.积雪融水C.地下水灌溉D.河流水灌溉读图4“某国对外

5、贸易示意图”,回答8—9题。图48.下列国家对外贸易状况与该国最相似的是A.中国B.巴西C.日本D.印度9.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这类国家一般多输出①木材②资金③技术④劳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图5“2010年3月~2011年3月世界主要火山喷发地位置示意图”,回答10—11题。图510.图中火山喷发地多位于A.太平洋东岸B.亚洲东部和东南部C.欧洲西部D.地中海沿岸11.图中A.甲地火山喷发致使欧洲多国机场被迫关闭B.乙地火山喷发对其西北部地区的危害大于东北部地区C.丙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6、处D.丁地东侧海沟的形成与板块张裂有关图6表示某日我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读图回答12—13题。图612.图中“4”、“5”所示地区天气情况分别是A.沙尘暴、寒潮B.暴雨、低温C.干旱、台风D.暴雨、高温13.图示地质灾害高发期和用电严重紧缺时段,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图7“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14—16题。图714.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突出优势是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C.降水丰沛D.热量充足15.该地区宜农荒地分布在A.低洼地B.河流中下游C.山麓地

7、带D.城市郊区16.对该地宜农荒地的开发要特别注意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土地盐碱化D.保护湿地《人民日报》2006年7月27日报道: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据此回答17—18题。17.新一轮转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A.劳动密集型B.知识密集型C.资源密集型D.动力指向型18.产业转移的结果是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就业压力B.增加了生产成本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D

8、.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 读图8“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19--20题。图819.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20.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