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整体感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整体感知

ID:42211842

大小:16.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0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整体感知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整体感知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整体感知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整体感知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整体感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晏子使楚》教案《晏子使楚》  【设计思想】   《晏子使楚》属于浅易文言文,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他们自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要重视课文的读。读分三个步骤:一为诵读,注意读的节奏,读顺畅,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二为译读,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句子、翻译,复述课文。三为品读,主要是分角色读,注意语气,读出感情,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并能根据人物形象,适当补充一些细节。翻译文言文,无非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字词,二是句子。让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

2、言文时,要注意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识别通假字,了解词类的活用等。如果将文言词语用现代汉语逐个对译不能通畅时,还要注意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本文“事核而言练”,人物语言生动传神,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感情,从而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感悟人物形象:晏子不卑不亢、沉着冷静、机智善辩,楚王自作聪明、傲慢无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加入一些合理的细节想像,以丰富人物形象。【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

3、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知识目标: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能力目标: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3.理解文言句式方面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今

4、中外,流传着许多机智善辩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谁能讲一个机智善辩的故事? 生讲,师评议。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我国古人机智善辩的故事--《晏子使楚》。 二、诵读课文。 1.一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学生活动: (1)默读或轻声读一遍课文。 (2)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教师板书列出生字:晏(yàn)缚(fù)酣(hān)曷(hé)枳(zhì)熙(xī)) (3)生齐读两遍生字。 2.二读,注意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教师提示:

5、感受文章简约、优美的节奏;朗读时的停顿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划分。 示例: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者/曷为者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学生活动: (1)生默读。 (2)指定学生朗读。 师纠正、评议。 3.三读,做到朗读流畅,尽量读出语气、语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三、译读课文。 1.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字词,二是句子。字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译为“将要出使楚国”。(2)古今词义的不同。“何坐”中的“坐”作“犯……罪”讲,现

6、代汉语中已不使用这样的义项。(3)识别通假字。如“缚者何为者也”中“曷”通“何”。此外,还要注意文言文中一些句式的特点,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何为者也”,如果是现代汉语语序就是“为何者也”,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让学生把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几个不同于现代汉语特点的文言句式整理出来。 (说明:这几项任务工作量较大,可采用分组负责的办法,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学习小组。一组整理通假字;二、三组整理古今异义词,其中一组负责整理第一自然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自然段的;四、五组负责整理特殊的文言句式,其中也是一组负责整理第

7、一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段的。) 学生活动: (1)分组默读、整理。 (2)学生组内讨论。 (3)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板书出来。 示例: 通假字:   曷--何   熙--嬉 古今异义词 :方(古:将要   今:方形)   对(古:对上说的话或回答   今:正确)   为(古:相当于“于”     今:作为;做)     坐(古:犯罪   今:坐下) 避席(古:离开座位   今:避:躲开;席:席子)   徒(古:只   今:徒弟)   其实(古:它们的果实   今:实际上)   得无(古:莫非   今:得:得到;无:

8、没有。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得无”的用法)   病(古:辱   今:疾病) 特殊文言句式: 判断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肯定判决) 圣人非所与熙也。(否定判断) 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何以也”,“何为者也”,“何坐”,“吏二缚一人诣王”等,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序。 (说明:教师可作适当调整,或增或删,不必出现名词术语,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