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ID:42283870

大小:790.56 K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9-11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_第1页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_第2页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_第3页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_第4页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本-量-利关系(一)本-量-利分析的含义Cost–volume-profit在成本性态划分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的分析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或图形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规律性的联系。第一节本-量-利关系(一)本-量-利分析的含义意义在于:企业运营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取得利润,而利润是售价、销量、成本及销售组合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量利分析就是研究这些因素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内部规律,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如项目决策、利润规划、预算编制、经营决策的制定等。以便优化管理者的决

2、策管理与控制。第一节本-量-利关系(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1、成本按性态划分且采用变动成本法假设2、相关范围假设期间假设业务量假设3、模型线性假设: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假设销售收入销量呈完全线性假设4、产销平衡假设5、品种结构假设多品种生产企业,各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会发生变化6、营业利润假设实践中往往很难完全满足这些基本假设。第一节本-量-利关系(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涉及因素:——售价SP——单位变动成本VC——产销量V——固定成本总额FC——目标利润P基本方程式目标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固

3、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总额P=SP×V-(VC×V+FC)=(SP-VC)×V-FC第一节本-量-利关系(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注意: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消管费用第一节本-量-利关系(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例题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售价为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件,固定成本总额为48000元。若计划期内预计生产销售该产品8000件,则目标利润为?P=20×8000-12×8000-48000第一节本-量-利关系(四)贡献毛益及相关指标(一)贡献毛益——Contri

4、butionmargin、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CM=SP-VC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TCM=SP×V-VC×V=(SP-VC)×V=CM×V(二)贡献毛益率(CMR)概念:贡献毛益总额占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单位贡献毛益占产品单价的百分比。意义:每一元销售收入所能提供的贡献毛益份额。公式: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00%CMR=TCM/(SP×V)×100%=CM/SP×100%第一节本-量-利关系(四)贡献毛益及相关指标第一节本-量-利关系(四)贡

5、献毛益及相关指标(三)变动成本率概念:变动成本总额占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单位变动成本与单价百分比。意义:每一元销售收入所耗用的变动成本份额。公式: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与贡献毛益率(CMR)关系:CMR=1-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1-CMR第一节本-量-利关系(四)贡献毛益及相关指标(四)贡献毛益与CVP分析目标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盈利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亏损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保本贡献毛益总额=目标

6、利润+固定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目标利润第一节本-量-利关系(四)贡献毛益及相关指标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边际贡献率都是越大越好的正指标。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特定产品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大小,必须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变动成本率是个越小越好的反指标,当产品变动成本率高时,边际贡献率则低,创利能力小;反之,当产品变动成本率低时,边际贡献率则高,创利能力大。第一节本-量-利关系(四)贡献毛益及相关指标依据例1,计算有关贡献毛益的各项指标及目标利润与变动成本率指标: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目标利润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例2第二节盈亏临界点分析

7、(一)关于盈亏临界点Break-Even-Point(BEP)、保本点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的业务量点意义在于:企业的销售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得到“贡献毛益”,它首先用以补偿固定成本,如果贡献毛益刚好等于固定成本,说明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此时的销售量即为盈亏临界点。说明:除销售量外,单价、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会对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的状态产生影响着重研究销售量与利润的关系第二节盈亏临界点分析(二)盈亏临界点分析表现形式:确定方法:实物量:BEP的销售量价值量:BEP的销售额公式法图示法第二节盈亏临界点分析(二)盈亏临界点分析公式法在本量利关系基本公式的基础上,根据盈亏临界

8、点的定义,先求出盈亏临界点销量,再推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