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专业题库(审核版)

导航专业题库(审核版)

ID:42297206

大小:347.50 KB

页数:102页

时间:2019-09-12

导航专业题库(审核版)_第1页
导航专业题库(审核版)_第2页
导航专业题库(审核版)_第3页
导航专业题库(审核版)_第4页
导航专业题库(审核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航专业题库(审核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窗体顶端导航专业一、选择题1、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杂质浓度,而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则与()有很大关系。A、温度B、掺杂工艺C、杂质浓度D、晶体缺陷2、当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占优,耗尽层变窄。A、中和电流B、扩散电流C、漂移电流D、正弦电流3、N型半导体是指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五价元素所形成的半导体,那么,P型半导体是指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价元素所形成的半导体。A、二B、三C、四D、五4、硅二极管上外加正向电压很低时,正向电流几乎为零。只有在外加电压达到约()时,正向电

2、流才明显增加,这个电压称为硅二极管的门坎电压。A、0.3VB、0.2VC、0.5VD、0.7V5、面接触型二极管的PN结结面积大,极间电容大,可承受较大的电流,适用于()。A、高频检波电路B、数字电路开关C、工频整流电路D、低频滤波电路6、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在20℃时为5μA,温度每升高10℃,其反向饱和电流值增大一倍,当温度为40℃时,反向饱和电流为()。A、10μAB、15μAC、20μAD、40μA7、一只处于放大状态的三极管,各极电位分别是UE=6V、UB=5.3V、UC=1V,则该管是

3、()。A、PNP硅管B、PNP锗管C、NPN硅管D、不能确定8、工作在放大状态的三极管是()。A、电流控制元件B、电压控制元件C、温度控制元件D、不可控元件9、测得工作在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的两个电极的电流和方向分别为1.2mA、流出;1.23mA、流入,则另一个电极的电流和方向为()。A、流入、0.03mAB、流入、0.23mAC、流出、0.03mAD、流出、0.23mA10、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共射输入特性曲线将左移,输出特性曲线将(),而且输出特性曲线之间的间隔将增大。A、右移B、左移C、上移

4、D、下移11、三极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此时基极电流增大,则集电极电流()。A、不变B、减小C、中断D、增大12、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定13、在共射、共集和共基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组态中,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的是()组态。A、共射B、共基C、共集D、不定14、在放大电路为共射电路时,若输入为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两波形的相位关系为()。A、同相B、反相C、相差90°D、不定15、在共射、共集和共基三种基本放大电路中,可以放大电压,但是

5、不能放大电流的是()组态放大电路。A、共射B、共基C、共集D、不定16、在()情况下需要考虑放大器的耦合形式。A、提高放大器增益B、减小放大器增益C、放大器工作的温度D、两级以上放大器级联工作17、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的主要问题是()。A、放大倍数太小B、低频特性不好C、频带宽度太窄D、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18、为了实现阻抗变换,放大电路应采用()方式。A、直接耦合B、阻容耦合C、变压器耦合D、光电耦合19、前级放大器的输出电阻大,后级放大器输入电阻小,为使前后两级放大器配合好,可在两级间加入()

6、。A、共射极放大器B、共集电极放大器C、共基极放大器D、不能确定20、在多级放大器中,极间耦合电路必须满足条件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A、各级静态工作点能正常设置B、前级的电压变化量传到下一级C、前级的输出是后级的输入D、后级的输入是前级的信号源21、三级放大电路中,放大倍数分别为30dB、30dB、20dB,则总的电压增益为()。A、80dBB、130dBC、60dBD、50dB22、反馈放大电路的含义是()。A、输出与输入之间有信号通路B、电路中存在反向传输的信号通路C、除放大电路以外还有信

7、号通路D、电路中存在使输入信号削弱的反向传输通路23、直流负反馈是指()。A、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D、直接耦合电路中才存在的负反馈24、交流负反馈是指()。A、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C、放大正弦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D、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25、关于负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B、具有放大环节的稳流源采用电压负反馈来稳定输出电压C、使输出电阻略有减小D、电压负反

8、馈使输出电阻增大,能稳定输出电压26、利用反馈的方法使电路的通频带展宽,可以引入()。A、直流负反馈B、交流负反馈C、交流正反馈D、直流负反馈和交流负反馈27、当负载变化时,要使输出电流稳定不变,并可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A、电压并联B、电流并联C、电压串联D、电流串联28、如果希望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稳定,则应引入()。A、电流负反馈B、电压负反馈C、串联负反馈D、并联负反馈29、如果信号源内阻很大,希望取得较强的反馈作用,宜采用()。A、电压负反馈B、电流负反馈C、串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