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重点讲义第10章

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重点讲义第10章

ID:42416359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4

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重点讲义第10章_第1页
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重点讲义第10章_第2页
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重点讲义第10章_第3页
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重点讲义第10章_第4页
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重点讲义第10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重点讲义第10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 国债第一节 国债的概念与分类  一、国债的概念(掌握)  国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无偿筹集财政资金的方式:税收、规费、国有企业利润上交  有偿筹集财政资金的方式:国债  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了解国家信用的形式。  狭义的国债仅指内债,广义的国债除内债外,还包括外债。  掌握国债与公债的关系。国债是公债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债有国债和地方债之分。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国

2、家公债,简称“国债”,其收入列入中央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列入地方政府预算。  公债=国债+地方债,由于我国不允许地方政府以举债的方式筹措财政收入,所以我国的国债=公债。  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差别在于发行的依据或者担保物不同。国债的担保物是政府的信誉。在一般情况下,国债比私债要可靠得多,通常称为“金边债券”。  二、国债的特征(掌握)  (一)有偿性  国债要还本付息,国家发行国债是向国债认购者借取资金的暂时使用权,而非资金的所有权。  (二)自愿性  国债的发行或者认购一般建立

3、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  (三)灵活性  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国家财政资金的丰裕程度灵活加以确定,而不通过法律形式预先加以规定。  三、国债的功能(掌握)  (一)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的功能——国债的最基本功能  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很小  (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改变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将分散的闲置资金集中使用。  但以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也存在

4、一定问题  (1)财政负担潜在后移  (2)国家集中过多社会闲置资金可能会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1.国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2.国债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3.国债可以调节社会的货币流通和资金供求,是调节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  四、国债的分类(熟悉)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国债发行的区域国内债务(内债)和国外债务(外债)偿还期限短期国债(1年以内的)、中期国债(1~10年)和长期国债(10年以上)债券是否流通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利率情况固定利率

5、国债、市场利率国债和保值国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借债的方法强制国债、爱国国债和自由国债。其中自由国债是国债发行采取的最普遍的形式。国债的计量单位货币国债、实物国债和折实国债。折实国债是介于货币和实物国债之间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五、国债的结构(熟悉)  国债的结构:一国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一)应债主体结构  社会资金或收入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  (二)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  各类应债

6、主体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国债和持有的比例,又可称为国债资金来源结构。国债持有者结构受应债主体结构所制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和居民个人共同构成国债持有者主体。  (三)国债期限结构  合理的期限结构应该是短期、中期、长期并存的结构。  原来,我国国债主要是中期国债。从1994年起,为了使期限结构合理化,我国已经开始适量发行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发行短期债券,主要是用于平衡国库短期收支,同时作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长期国债通常用于周期较长的基础设施或重点建设项目。第二节 国债的规模  一、国债规模的含

7、义(熟悉)  国债的规模:一个国家的政府举借国债的数额及其制约条件,包括三层意思  (1)历年发行国债的累计余额  (2)当年新发行国债的总额  (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国债的规模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  (1)国债的负担  (2)国债的限度。  二、国债的负担(掌握)  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国债的负担: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纳税人的负担;代际负担。  注意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是税收。  三、国债的限度及其衡量指标  (一)国债绝对规模的衡量指标(熟悉)  (1)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

8、2)当年发行国债的总额  (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二)国债相对规模的衡量指标(掌握,前三个指标最重要)指标计算公式意义1.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反映当年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程度。一般以15%~20%为宜。2.财政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人总额×100%反映了财政偿还到期国债本息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