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三首注释(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

陶渊明诗三首注释(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

ID:42424208

大小:79.5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14

陶渊明诗三首注释(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_第1页
陶渊明诗三首注释(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_第2页
陶渊明诗三首注释(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_第3页
陶渊明诗三首注释(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_第4页
陶渊明诗三首注释(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诗三首注释(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移居(選二首)昔欲居南村,非爲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牀席。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1•南村:古直《陶靖節年譜》義熙六年下:"南村(亦日南里)果在何處?李公煥日卽栗里。何孟春日柴桑之南村。……愚通考移居(選二首)昔欲居南村,非爲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牀席。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1•南村:古直《陶靖節年譜》義熙六年下:"南村(亦日南里)果在何處?李公煥日卽栗里。何孟春日柴桑之南村。……愚通考好。卜宅:《左傳》昭公

2、三年:“諺云:徘宅是卜,惟鄰是卜。”’3•素心人:心地樸素之人。《文選》顏延之《陶徵士隸》「弱不好弄,長實素心。”李善注:气禮記》日:'有哀素之心。’鄭玄日:'凡物無飾日素。4•樂與數(shud)晨夕:意謂喜歡與素心人朝夕相處o數:屢0何注「言相見之頻也。”5•從茲役:爲此事,指移居南村。從:爲。《管子•正世》:"知得失之所在,然後從義役:事。《左傳》昭公十三年:嵋此役也。6•鄰曲:鄰居。7•抗言:高言。《後漢書•董卓傳》「卓又抗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爲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箋注】1•賦新詩:古《箋》引嵇叔夜

3、《琴賦》:'‘臨清流,賦新詩2•更:更替輪流。3•斟酌:斟酒飲酒。!1!4•披衣:披衣出訪。5.此理將不勝,無爲忽去茲:意謂此理難道不妙平?勿輕易舍此而去也c毗匕理”•指下喬傳》:以理勝爲任',《王述傳》:'且當擇人事之勝理'是也。”無爲:猶言不要。=16•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意謂人生必須經營衣食,盡力耕作必有收穫。紀:理,經營。力耕:盡力從事農耕。不吾欺:不欺吾。【考辨】此二詩之繫年,各家多有考證。李注《戊申歲六月中遇火》日:“靖節舊宅居於柴桑縣之柴桑里,至是屬回祿之變。越後年,徙居於南里之南村。”李注《和劉柴桑》日:"靖節自庚戌徙居南村。”此乃義熙六年

4、(410)也。丁《譜》日:“柴桑舊宅旣毀,村?從何處移居而來?亦均難考定。【析義】此二詩語言清新樸素,直如口語,然鄰曲之情、力耕之樂溢於言表。“奇文”二句向爲人稱道,其妙處在以最精煉之語言道出讀書人普遍之體驗。有素心人可與共賞奇文、共析疑義,真乃一大樂事也。此外,如"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所談爲“在昔”,態度爲“抗言”,有此等鄰曲實乃幸事。又如“過門更相呼”“相思則披衣”,亦極富情趣。缮ill海幺M-I-二苦《山海經》:古代典籍中最早提及此書者爲《史記》:"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大宛列傳贊》)《漢

5、書•藝文志》於“數術略•形法家:之首列《山海經》十三篇。《漢志》采自《七略》,其中數術諸書乃成帝時太史令尹咸校定者。漢哀帝建平元年,劉秀(卽劉歆)又校上《山海經》十八篇。晉郭璞就劉秀校本整理注釋,並著《山海經圖贊》二卷,卽今傳《山海經》之祖本o《山海經》今傳本共十八卷,三十九篇。此詩乃《山海經》及其圖而作。作,而且生活尚有餘裕。姑與《歸園田居》《歸鳥》同繫於晉安帝義熙二年丙午(406)o其五日「在世無所須,唯酒與長年。”與《形影神》詩異趣。論其思想,當早於《形影神》(義熙九年,413)也。【箋注】1•扶疏:李善注「《上林賦》日:唾條扶疏o,,5《文選》司馬相如

6、《上林賦》李善注:《説文》日「扶疏,四布也。《呂氏春秋・辨士》「樹肥無使扶疏。2•時:時常,經常。3•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意謂居在僻巷・少有故人來往也。李善注「《漢書•亦並與每同義。”逮欽立注日「深轍,大車的轍;古人常以門外多深轍,表示貴人來訪的多。……詩言隔深轍,是説無故人車到窮巷。”回:轉回,掉轉。這句是説連故人的車子也掉頭他去,把故人不來故意説成是由於窮巷隔深轍”。4•歡然酌春酒:古《箋》:嗜餘夏始,春酒未罄,故云爾。5.泛覽周王傳:李善注:“周王傳,《穆天子傳》也。”西晉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塚),得竹書數十車,其中有《穆天子傳

7、》。晉郭璞有注。《春秋正義》引王隱《晉書•束皙傳》日:“《周王之文字説明。今所見山海經圖,皆《山海經》成書後繪製之插圖。《史記•大宛列傳》:"漢使窮河源,河源出自竇,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日崑崙云。”武帝所案古圖書,據篇末讚語,是《禹本紀》與《山海經》。如果所謂圖書旣有文又有圖,則武帝時已有一部《山海經圖》,其時代在《山海經》成書之後o郭璞注有“畫似仙人”“畫似踽猴”"在畏獸畫中”等語,可見郭曾見圖畫,可惜郭璞所見之圖已佚,不可考其繪自何時。淵明此詩所謂"山海圖”,亦不可詳考其究竟矣。至於楊慎、畢沅所1《山海經》出自禹鼎圖,更不可信。終推本

8、禍原,以致其隱痛也”王瑤注日:“帝者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