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匀播栽培技术

小麦匀播栽培技术

ID:42479223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5

小麦匀播栽培技术_第1页
小麦匀播栽培技术_第2页
小麦匀播栽培技术_第3页
小麦匀播栽培技术_第4页
小麦匀播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匀播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麦匀播栽培技术“七分种,三分管”,强调了小麦播种技术的重要性,小麦种好了,苗齐苗壮,分葉充足,根系发达,为小麦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生产上小麦播种方式主要以条播为主,也有一些麦m采用撒播。条播和撒播存在播种不够均匀、深浅不一致、植株个体间差异较大和不易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等问题。立体匀播相比而言,有较多的优点。一、小麦立体匀播概念及特点小麦立体匀播就是使小麦种子相对均匀合理的分布在土壤中的立体空间内,出苗后无行无垄,均匀分布。立体匀播是基于小麦生长发育特性,充分发挥小麦个体均匀健壮和群体充足合理的协调机制。关键技术是使小麦株距

2、均匀,改常规条播小麦田间分布的“一维行距”为立体匀播的"二维株距”。使小麦在合理群体范圉内,单株独立占有地下和地上相对均匀的营养空间,均衡占有农田土地资源和自然光热资源。使常规条播麦苗集中的一条“线”,变为麦苗相对分布均匀的一个“面”,充分利用土地,减少了传统条播造成的行垄之间的裸地面积,相应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避免了断垄缺苗,促使麦苗单株充分健壮发育,根多苗壮,从而建立高质量的优势菓群体结构,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实现根多根壮,根系发达,有利于更好的吸收利用土壤水分和养料,形成相对健壮的植株,提高植株抵抗病虫的能力和生长后期抵

3、抗倒伏风险的能力。实施立体匀播后的小麦,把常规条播的边行优势升华为单株优势,使小麦个体发育在群体增加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优势菓的生长优势,促使穗、粒、重的协调发展,实现增产增收。立体匀播技术需要相应的播种机械来实现,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中衡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小麦立体匀播机,集施肥、旋耕、播种、第1次镇压、覆土、第2次镇压,6道工序一次作业完成。可使麦苗均匀分布,单株营养均衡,根系发达,建成优势篥群体,根多藥足苗壮;多项工序联合作业,省工节本。二、立体匀播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小麦立体匀播机由肥料箱、排肥管、施肥系

4、统,带有组合旋刀防缠绕的旋耕器,种子箱、排种孔、匀种板、排种调节器组成的排种匀播系统,镇压滚筒,精细覆土系统,覆土后进行第2次镇压的镇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集施肥、旋耕、播种、第1次镇压、覆土、第2次镇压于一体,6道工序一次作业完成。该机械自带肥料箱,施肥后可以通过自带的旋耕器立即旋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分布在上壤耕层的立体空间中;在旋耕后的土壤中通过排种板均匀撒种,再通过镇压滚筒进行镇压,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并在踏实的同一土层中(即“铺床”);然后通过传送系统形成细碎的土“瀑布”,在种了上面均匀等深精细覆土,覆土后再进行

5、第2次镇压(即“盖被”),完成全部工序。三、小麦立体匀播技术优势1•缩短农耗、适期播种、利用光热。在北方各麦区,前茬作物收获后小麦接茬时间比较紧张。应用立体匀播技术,在前茬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后,可以直接播种,减少了单独秸秆粉碎、旋耕整地的工序,缩短了小麦播种时间,为小麦适期播种,争取较多的光热资源,培育冬前壮苗创造了条件。2减少散境、促进出苗、保墻节水。小麦播种时的土壤境情对小麦出苗至关重要。一般常规条播需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施肥、旋耕整地,然后再播种。这些过程会造成一定的土壤失埔,播种与旋耕间隔时间越长,土壤水分蒸发越多,失墻

6、越严重,影响小麦出苗。立体匀播采用机械联合作业,减少了单独施肥、单独旋耕的工序,不仅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保护了土壤墙情,为小麦足境播种,出苗整齐创造了条件。3•精细覆土、等深种植、培育壮苗。立体匀播使小麦种子相对均匀地分布在同一土层,利用经过旋耕过的碎止,并由上往下精细覆止(形成土“瀑布”),深浅一致,使种、肥、土立体均匀分布,为每一颗种子提供尽量均衡的立体生长环境。4•二次镇压、踏实土壤、促进全苗。经过播种后的笫一次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种子吸涨,再经过覆土后第二次镇压,进一步踏实土壤,不仅能防止漏风,还可以减少水分蒸

7、发,促进早出苗、出全苗。5•减少裸地、以苗抑草、减少农药。小麦立体匀播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地表相对均匀覆盖,减少了行间裸地。利用苗草不同步自然现象,使麦苗优先占满营养空间,相应抑制杂草生长,避免养分、水分浪费,促使麦苗健壮生长,实现“以苗抑草”的效果,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6•均匀分布、避免拥挤、壮秆抗倒。立体匀播使麦苗分布相对均匀,比较均衡地占有农田资源,避免了传统条播时行内植株拥挤现象,促使个体发育健壮,根多菓足,在相同群体条件下,抗倒伏能力增强。7.营养均衡、群体合理、优化结构。立体匀播将传统条播下小麦田间分布的一维行距变为二

8、维株距,将"麦苗集中的一条线”变为“单株匀布的-个面”,把一维的“麦行营养空间”升华为二维的“单株营养空间”,使小麦个体得以充分发展,进而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8.省工节本、增产增效、高效生产。小麦立体匀播,实行了多项工序联合作业,减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