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分析:案例

外交政策分析:案例

ID:42493191

大小:318.81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9-16

外交政策分析:案例_第1页
外交政策分析:案例_第2页
外交政策分析:案例_第3页
外交政策分析:案例_第4页
外交政策分析: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交政策分析: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讲黎塞留与法国霸权: 近代欧洲外交的缘起黎塞留与法国霸权威廉一世与英国的制衡政策其他欧洲列强的动向背景欧洲人对大一统的记忆与期待:16世纪查理五世与神圣罗马帝国;欧洲统一的历史根据(古罗马帝国的共同记忆、天主教的统一性、神圣罗马帝国的存在);哈布斯堡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德国在欧洲的地理中心性质;法国等于朝鲜加越南;英国等于日本法国利益与哈布斯堡王朝利益的冲突神圣罗马帝国的弱点:封建制度;教权对世俗权力的制约;宗教改革的冲击(新教改革既使罗马教廷式微,也冲击哈式王朝);民族主义的兴起法国特性法国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与现代民族主义(ism问题,以及冷战后的三种主义);专制主义与资本主义、民族主义

2、;法国专制主义与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高卢人的骄傲与法国的文化优越感;最早的现代民族国家法国的安全利益在于阻止神圣罗马帝国的复兴过程黎塞留:现代国家之父、个人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区分、现实主义压倒意识形态、国家(利益)至上斐迪南二世三十年战争与黎塞留外交的展开过程结果(——郑伯克段于鄢):1648体系;法国霸权;德国的分裂(中欧的200个公国);英国现代制衡外交的出现;反法联盟(路易十四)特点观念更新导致的战略优势善抓时机;战术配合战略实用主义的结盟打击目标明确:维也纳、德国分裂法国霸权及其问题300年法国的霸权:法国的优势、德国的分崩离析、积弱不振的西班牙问题:反法联盟(成为靶子);国家利益至上

3、的现实政治的传染性德国的悲剧:统一延误200年(200个公国);失去首批现代化机会(殖民主义);后来者困境(四面包围的安全处境、容易冲突的心理原因和客观原因)英国的制衡政策威廉一世与制衡政策、大联盟民众的反对成为英国的国家战略目标:不许一国称王称霸指标:低地国家评价:维护欧洲平衡;英国近代外交的基本方向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普鲁士的崛起:内部经营(组织效率问题,德美模式的差异);打击奥匈(冷血特性);两面结盟;军事优势(军官团精神)对当时欧洲战争的制约雇佣兵制度(没有大规模征兵)非宗教性质(意识形态弱)英国的制衡第六讲欧洲协调拿破仑战争英国的制衡与反法联盟维也纳会议欧洲协调拿破仑战争与英国、与反法

4、联盟拿破仑战争:法国革命;法国霸权(国力基础);拿破仑的天才;征兵制与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外部干预小皮特首相的对策:英国制衡战略的全面实施——根据均势原则设计方案;具体做法——联合俄罗斯、建立中欧大集团、建立全欧永久联盟英国外交的问题:固定了一个敌人,牺牲了战术灵活性反法联盟:利益加意识形态BalanceofPower均势是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中维持国际秩序的主要方式。在此前,帝国主义是一种更常见的现象。理论基础:其哲学基础是启蒙思想家的一个基本信仰,即在看不见的手引导下,自利导致他利困境:时间差;经济依存;“威胁平衡”维也纳会议1814年9月——1815年6月,维也纳会议(9月代表到达,10

5、月正式开会),除土耳其外的欧洲国家外交代表参加会议主角:梅特涅、亚历山大一世、卡斯尔累、哈登堡亲王、塔列朗特点:漫无休止的宴会、舞会和其他娱乐场所活动——欧洲音乐会维也纳体系之条约:《肖蒙条约》(1814年3月),《第一次巴黎和约》(1814年5月),《维也纳条约》(1815年6月),《神圣同盟条约》(1815年9月),《第二次巴黎和约》(1815年11月),《四国同盟条约》(1815年11月)维也纳会议的后果五方满意世纪影响对近代外交的影响:均势;集体安全梅特涅体系:奥匈帝国的收获;用俄罗斯压制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用英国平衡安全挑战维也纳体系的主要内容中欧“大集团”(对付德国的三种办法)宽

6、恕法国均势与欧洲协调正统观念与意识形态一致第七讲维也纳体系的动摇: 德国统一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英国体系与德国体系背景克里米亚战争对梅特涅体系的冲击:战争使原来的体系安排改变;道德约束(正统观念的作用)下降——(对中国的意义:俄国转向亚洲)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的共同不满:梅体系围堵法国;梅体系不利于普鲁士崛起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的共性:无视梅的信条(正统观念,敌视新思潮,大国共治),信奉新观念(realpolitik,国际关系由实力决定,强者控制全局)拿破仑三世个人特性历史评价(对法国工业化的贡献;马克思对拿破仑三世的批评)外交上的问题俾斯麦个人特性历史评价(对德国工业化的贡献;工会、集体谈判与福

7、利国家;现代化的两种模式——德国模式与美国模式)外交上的成功德国统一铁血宰相:统一模式之争(铁血与议会)三次战争:丹麦、奥匈帝国、法国战争中的外交19世纪欧洲外交的两大模式英国模式:离岸平衡手德国模式:连环式联盟体系俾斯麦模式的不可继承性对中国的启示中德共性:后来者,地区安全的天然中心,陆地大国,内向性中德差异:国际,一超多强;国内,组织效率与规模效率第八讲现实政治哲学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外交的问题结盟外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