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ID:42544820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7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_第1页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_第2页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_第3页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_第4页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代以来中国探索社会改革的历史考察潘刖之【摘要】: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的同时,一代代中国人民也开始寻求通过改革时弊来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洋务派进行了物质技术层次的改革尝试;维新派在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层面作出了改革的努力;五四运动则希望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解决问题;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希望借以改造国民的精神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断探索并最终实施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自我救赎,也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一条真正的复兴之路。关键词:中国近代改革历史考察口1840年起,西方列强开始侵入中

2、国。中国在日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也被卷入了世界的近代化进程。一批冇识Z士随着国门的打开,开始认识世界并作岀种种努力,力图改革时弊,寻求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独立。这些实践活动,构成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探索社会改革活动的历史长卷。考察这段历史,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对于实现屮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屮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主张“师夷以制夷”,希图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来增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借以抵御外侮。然而晚清消国巨大的惰性并没有被第一

3、次鸦片战争所消除。战后,但朝廷大员到普通民众,大部分人很快就忘记了战争所带来的创痛。林则徐在其杂记屮记载:“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瞩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Z禁。”①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的首都被英法联军攻陷,加上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以及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屮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亲身体验到了“洋枪洋炮”的巨大威力②,这才下定决心,向西方学习,开始成规模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发布上谕,决定设立南北口岸通商大臣

4、。其屮,南洋大臣负责管理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的通商事务,北洋大臣分管烟台、天津、营口等地的通商事务③。自此清政府以“口强”为口号,开始兴办洋务,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运动。①林则徐:《软尘私议》。中国史学会编:《鸦片战争》第5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9页。②比如,李鸿章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谈到西洋武器时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其大炮Z箱纯,子药Z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屮国所不能及”、“西洋炸炮雨若有数万数千斤,轻者有数百数十斤,战守攻具,天下无敌”,并认为中国与西方作战失

5、利的主耍原因就在丁-中国缺少西方那样先进的武器。见南炳文、口新良编《淸史纪事本末》笫八卷“咸丰、同治朝”,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8页。③《清通鉴》第3册,岳麓出版社2002年版,第1169页。此次改革的口标,首在“强兵”,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内容上,以军事技术为主。作为改革开始的主妾标志和重妾成果,一大批军事工业先后得以兴办。1861年,曾国藩创立安庆军械所,是为近代第一个军工企业。1863年,李鸿章接受英人马格里建议,筹划建立了一所西洋炮局,后李鸿章调任两江总督,该炮局迁往南京,改称金陵机器局。186

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1866年,福州船政局成立。除上述3家外,在整个洋务运动期间,还成立有天津机器局、广州机器局和山东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等共计21家军工企业①。同吋,洋务派领导人还运用西式方法训练军队,引进大量的西方军事顾问人员,参与屮国的军事建设②。在创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型军队特别是创建北洋海军的过程中,为解决资金不足、原料燃料供应以及和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一批民用企业和军事学堂开始兴起。其中,兴办的民用企业主要包括航运、煤矿、金属矿、电讯、铁路、纺织、冶炼等方面40余家笃兴办的学堂包括京师同文馆、上

7、海广方言馆等翻译机构和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等军事技术教育机构。1888年,北洋海军建成,成为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铁甲舰队。这也成为洋务派所推进的改革运动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洋务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政府的国力,使这个在太平天国运动后已经摇摇欲坠的帝国一度充满生机和活力。毫无疑问,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首的洋务派创建近代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洋炮船,培养新式人才,其直接目的是希望依靠技术上的进步来改进和提高清政府的国防力量,以

8、维持和加强清政府的统治。这些人最初以为,通过创建军事工业和训练新式海陆军,就能达到与西方国家相抗衡的口标。然而,在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屮,他们意识到,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背后,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此,他们开始主张采用近代经济设施,兴办近代民用企业,以图口强。李鸿章在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时认为:中国Z所以积弱不振,主要是由于贫穷;西方国家领土幅员不如屮国广阔,每年财政收入之多却很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