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稿你给的时间够吗

讲座稿你给的时间够吗

ID:42650181

大小:4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9

讲座稿你给的时间够吗_第1页
讲座稿你给的时间够吗_第2页
讲座稿你给的时间够吗_第3页
讲座稿你给的时间够吗_第4页
讲座稿你给的时间够吗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座稿你给的时间够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你给的时间够吗?——关于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时间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一)“好了吗”,真的好了吗?在“圆的周长计算”一课中,教师要求同座位两个同学互相配合,动手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并算出各是其直径长度的多少倍,结果填在表格中。由于学生们准备的圆的大小都不一样,所以在采用滚动法或缠绕法测量圆的周长时所得到的圆的周长大小也就自然不一样。教者的最初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后明白:无论多大的圆,其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圆是曲线图形,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缠绕法,圆的周长都比较难以测量,误差也比较大,所得到的结

2、果可谓是千姿百态。还有的学生由于“手生”,量了几次都还没有量好。为了将内容进行下去,或者说是为了把课上完。教者问到:同学们,好了吗?学生很顺口的回答道:好了。教者选出数据测量的比较符合要求的一组,让其说出相应结果并填在表格中,最后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好了吗”,真的好了吗?我们不禁要问,多少年前得到的结论就是这样草率地得到的吗?学生们或许不会问,但是否会这样想呢:原来书上的结论就是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算出来的才管用,也只有老师说对的才是真的对。细细想来,真的蛮可怕的。(二)透视“好了吗?”“好了吗?”只是一例,在我们的数学

3、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诸如“再快一点好吗?”、“就剩你们几个了”等类似于口头禅的追问方式。应该说,我们老师的本真愿望是对的,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所开展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否真的已经理解或完全好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同时还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里,“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第8页共8页是很值得我

4、们一线教师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试问,时间不够,该进行的数学活动能完全结束吗,即便部分学生完成了,也并不能说明所有的学生都已经理解了,也就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了。(三)如何有效把握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时间?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时间够不够,不能单纯地看课堂上的表面现象,更不能简单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随意地调控时间。必须站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立场上,合理巧妙地安排时间,力争最大限度地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数学上获得最优地发展。为此,笔者想对提高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时间的有效性谈自

5、己的几点思考:一、时间够不够,要看全体,主要是关注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快慢程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落实新课标中关于“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理念的一个基本保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者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任务都应当站在全体学生这个视角上去审视和进行,否则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不完满和必须要加以改进的。当然,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例如在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就表现的尤为明显。为此,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快慢程度,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课标

6、语)”。《圆》一课中,在认识了圆规各部分名称之后,教师给学生示范画圆。接着要求学生拿出圆规自己动手画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圆规,一些基本性能还不是很熟练,在画圆时出现了各种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学生是铅笔尖转动针尖也跟着转动,还有的学生是才画了一点,却因为用力过大而把铅笔尖弄断了。看似并不难的内容,用了5分钟还没有教学完。此时,作为教者的我并不着急,而是在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完成的情况。对于确实不太会画的学生,我还走到他们的身边,手把手的对他们进行指导。又用了3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画一个符合要求的圆了。还有两、三个学生尽管画的不好,但我还是加以

7、了鼓励并简洁的介绍了画圆的技巧,同时要求他们课后每人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作为作业去完成。在这节课中,只有当大部分学生都会画圆之后,我才开始进行下一步知识的教学,否则就是揠苗助长,心急却吃不了热豆腐。二、时间够不够,要看节奏,主要是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第8页共8页“节奏”是一个音乐术语,即不同的“音”注意要在不同的时间内去表现它,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去表现它。把握好“节奏”,是弹好一首曲子的重要条件,其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内容的呈现上就必然会出现难或易

8、。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难易,适时根据所教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机地调控教学过程。在教学《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中,学生对于“四舍五入法”还不是很熟悉,甚至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