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教案3

移动通信原理教案3

ID:42667771

大小:14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9-19

移动通信原理教案3_第1页
移动通信原理教案3_第2页
移动通信原理教案3_第3页
移动通信原理教案3_第4页
移动通信原理教案3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原理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2012(2)《移动通信原理》授课教案周次3课次第3次课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2章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2.2无线信道的信号衰落与抗衰落技术授课方式理论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说明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输时产生快衰落与慢衰落的原因;2.介绍抗衰落技术,重点技术4钟分集技术(频率分集、时间分集、空间分集、极化分集)和Rake接收机技术。教学基本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时间分配):重点:1.信号功率慢衰落的主要原因有路径损耗和阴影效应;2.信号功率快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3.频率

2、分集技术旨在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如扩频通信,遇到频率选择性衰落,不会使信号整体受损;4.时间分集技术旨在减少由于信道干扰(如电气设备或汽车点火产生电火花)造成信号连续错误,如交织编码器;5.空间分集技术旨在利用信号衰落在空间相互独立的特点,有选择性地接收信号,改善信号接收效果;极化分集用不同极化方向的两幅天线发、收同一源信信号,改善信号发送、接收效果;6.Rake接收机技术利用多径信号,合并成加强信号,注意该技术只能用在采用扩频技术的3G系统中,如WCDMA系统其码片宽度仅为秒,可分离(小于多径

3、传播的最大时延差3微秒)。教学手段与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1.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路径损耗、阴影效应、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2.用图形描述快衰落、慢衰落、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交织编码器、Rake接收机。思考题、练习题、作业、实践环节、辅导及答疑安排:公布答疑时间地点2011-2012(2)《移动通信原理》授课教案周次3课次第3次课参考资料:参考书1.移动通信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李斯伟等)2.实战无线通信应知应会(人民邮电出版社酷哥尔)课后小结:1.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输时产生快衰落与慢衰落;2.信号

4、慢衰落的主要原因有路径损耗和阴影效应,信号快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3.频率分集技术旨在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如扩频通信,遇到频率选择性衰落,不会使信号整体受损;时间分集技术旨在减少由于信道干扰(如电火花)造成信号连续错误,如交织编码器(按行进,按列出);4.空间分集技术旨在利用信号衰落在空间相互独立的特点,有选择性地接收信号,改善信号接收效果;极化分集用不同极化方向的两幅天线发、收同一源信信号,改善信号发送、接收效果;5.Rake接收机技术利用多径信号,合并成加强信号,仅用于采用扩

5、频技术的3G系统。2011-2012(2)《移动通信原理》授课教案周次3课次第3次课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2数据通信基础知识2.3传输介质授课方式理论课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信道及其极限传输速率,掌握介质分类和采用传输介质教学基本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信道及其极限传输能力,调制解调原理,1,难点传输介质及各自特点,1,重点教学手段与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多媒体思考题、练习题、作业、实践环节、辅导及答

6、疑安排:课间随时答疑,课后办公室/网上答疑参考资料:参考书1、2课后小结:2011-2012(2)《移动通信原理》授课教案周次3课次第3次课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2.4数字传输系统授课方式理论课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话音信道的特点,掌握调制解调器原理和标准,了解多相调制和星座图;理解PCM。教学基本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时间分配):2ASK/2PSK(重点):1PCM:1,重点教学手段与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多媒体教学,辅以传统黑板思考题、练习题、作业、实践环节、辅导及答疑安排:课间随时答疑,课

7、后办公室/网上答疑参考资料:参考书1、2课后小结:2011-2012(2)《移动通信原理》授课教案周次3课次第3次课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2.5信道复用技术2.6宽带接入技术授课方式理论课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信道复用的概念,理解TDM和CDM,了解FDM;理解PCM,了解SONET和SDH;了解接入概念与xDSL。教学基本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时间分配):FDM、TDM(重点)、CDMA(难点):0.5PCM/T1:0.5,重点Sonet/sdh:0.5宽带接入技术与ADSL:0.5学时教学

8、手段与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多媒体教学,辅以传统黑板思考题、练习题、作业、实践环节、辅导及答疑安排:课间随时答疑,课后办公室/网上答疑参考资料:参考书1、2课后小结:2011-2012(2)《移动通信原理》授课教案周次3课次第3次课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授课方式理论课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DLL的概念和功能,理解和掌握DLL的三个基本问题。教学基本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时间分配):DLL作用、DLL概念0.5成帧与同步(重点),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及方法(重点),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