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选官制的发展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古代中国选官制的发展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ID:42679393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0

古代中国选官制的发展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1页
古代中国选官制的发展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2页
古代中国选官制的发展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3页
古代中国选官制的发展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选官制的发展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1、西周:世卿世禄制;标准:血缘世袭。(所谓世官制指: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掏地洞。要做官得看投胎。与宗法制密切和关联。)2、战国—汉初:军功爵制度;标准:军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秦国爵为分了二十等,其中最高的彻候是第二十级,第一级到笫八级是民爵。这一级别的晋升就靠战场上立功。砍敌人脑袋一个,爵位上升一级,分得田宅数亩,仆人若干,所以敌人的脑袋就叫首级。如在《三国演义》里,关羽夸张飞“在百万军小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所以秦军上战场砍脑袋的兴致很高,被称为虎狼之师。后来因为脑袋A重,不方便携带,变成割敌人的右耳。从此以后,封爵必须有军功成为定制。

2、汉代的军功标准是两千颗首级封侯,卫青首次岀征变斩杀匈奴T•余人,马上封侯;李广虽然武功盖卅,骑射无双,但是不符合标准,才会冇“李广难封”的遗憾。这犹如今天的奥运会比赛,拿冠军得金牌才是王道。当然了,李广点儿背,汉文帝喜欢用老人,他年轻,汉景帝喜欢用文人,他是武将,汉武帝喜欢用年轻人,他老了。)3、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标准:德才。(汉代的选官制为察举、征辟制。征为皐帝征召天下名士,比如司马相如,朱买臣等,辟为丞相、郡守招聘幕僚,特点是白上而卜•选拔,但这两项都极少。察举是主流,汉武帝卜-诏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

3、。具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察举科目为:孝廉、秀才、贤良文学,如董仲舒是举孝廉,东方朔是举贤良文学。到东汉,由于举荐者都是朝廷三公和地方郡守,察举不再重视徳才,而是重视门第,名门望族成为举荐的依据,所以袁绍家是四批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见他势力有多人,势力大但是实力不大,靠声望混饭吃的,也就是一窝囊废,这么厉害的人竟然被曹操给灭了。所以东汉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怪像。)4、东汉末年开始,曹操唯才是举。(讲求“唯才是举”,哪怕“负污辱之名,见笑Z行,或不仁不孝而冇治国用兵Z术”的人才,“其各举所知,勿冇所遗”的网罗。)5、魏晋南北朝:釆用九品

4、屮正制选拔人才。标准:门第。权力把持在世家大族手中。(又称九品官人法,在州设大中止,郡设小中止,对当地的人物进行品评考察,根据人物的家世和形状來确定詁级。家世指父祖辈的官位和爵位高低,形状指个人胡行才能,中止官对士人徳才的评语,一般只有一两句话,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徳优能少”等,定品级主要看门第,品级共分为上上、上小、上下、小上、小屮、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站无寒门,下站无士族”的局而。当时地主阶层分为士族与庶族。士族重视血缘,所以士族老近亲结婚。王、谢、袁、萧、顾、陆、朱

5、、张,就这八个姓老通婚,生來住去都是表哥跟表妹,舅舅跟外期女,姑姑跟侄儿这种关系。越生越退化,祖孙三代长一个模样,肯定会脑残。而宋、齐、梁、陈各朝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武将肯定是庶族出身,很鄙视牛來就高官的士族。所以庶族做了皇帝,不能容忍这帮孙子吆五喝六,南朝就是开始打压士族,提拔庶族。九品中正制建立Z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亜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冇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然而随著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仅仅重视门笫出身。这就使得九品中正制失去了选拔人才的意义。魏晋南北朝,220年一589年,共369年。)6、隋朝科举

6、制(581年一618年,定都长安,共37年):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代:分为进士、明经两科,定期举行的考试。宋朝:糊名制,眷录制,科举取士来源广泛,人数多。明清:八股取士。(a唐代:明经、进士是常考科忖,明经考经贴、墨义,就是死记硬背,进士考诗赋、策论,相当于现在的才艺展示和学术论文。唐高宗示进士科尤为重要,宰相一般都得是进十出身,否则被人看不起。明经容易进上难考,所以唐人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科举考试有礼部主持,进士及第称“等龙门”,笫-•名为状元,唐孟郊曾作《背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武则天

7、时开始殿试、武举。唐代考生来源是官宦子弟。b宋代: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州使、省试、殿试。唐代录収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其至五、六百人。宋代农民子弟考试屮举比比皆是,“犬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卜•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宋真宗写《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卩中口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卩中口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屮口有颜如玉。岀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