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

浅析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

ID:42740941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0

浅析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_第1页
浅析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_第2页
浅析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_第3页
浅析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   2008年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包括银行在内的一系列金融企业的相继倒闭,造成了信用危机,并且已经蔓延到美国的经济实体。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各其他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全球性经济衰退已经不可避免。也必然会对各行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尤其是那些周期性极强的行业,更是面临极大的挑战。钢铁工业就是典型的强周期行业,面对经济危机,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钢铁企业如何应对并安然度过危机阶段,进而获得长足的发展,是当前钢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现状概述  根据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2

2、007年我国以4.89亿吨的粗钢产量再次名列世界粗钢产量第一,2008年1—7月,我国生产粗钢3.08亿吨,同比增长9.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产量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已经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36.4%,超过第二位到第八位的总和。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全国大大小小上千家钢铁企业中,2005年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家数为19家,2006年则上升至21家,2007年又增加了4家,达到25家。但总体来讲,产业集中度依然很低。  二、我国钢铁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集中度低  尽管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生产大国和钢铁消费大国

3、,但我国钢铁企业的高速增长呈现出粗放型特征,整个钢铁行业能耗高、污染严重,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是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经营模式,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亟待升级。2004年至今,虽然我国粗钢产量逐年增长,但我国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整个钢铁产业呈现出集中度极低的现状,集中度低及随之而来的效率效能低下是我国钢铁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产品结构不合理  如前所述,粗放经营是我国当前钢铁产业的主要特征,低附加值产品过剩,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则需要大量进口,产品结构呈现极不合理特征。以2008年1—7月的相关数据为例,我国从2003年到

4、2007年短短5年时间新增产能2.5亿余吨,已成为世界最大钢铁出口国之一,但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优质钢材,均进口吨价在1100美元以上,而粗钢平均出口吨价只有680美元,出口的多是加工程度低的初级产品,进口的多是加工程度深、技术含量高的板材。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比较突出,粗钢产量过剩、高附加值钢材却要每年进口近2000万吨的状况急需改变,调整我国钢铁企业产品结构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3.进口依赖型原材料供应特征带来的成本高企  近年来,由于我国钢铁产量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国产铁矿石的增长不能满足钢铁企业的需求,而且铁矿石品位较低客观上

5、也要求我国不断从国外进口高质量的矿石资源,导致了我国钢铁企业的原材料极高的对外依存度,这就决定了我国钢铁企业的成本极易受制于国外的矿石供给方,而可能在原材料供不应求的时候丧失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从而集体丧失利润决定权。目前国际上的矿石资源主要被必和必拓公司、力拓矿业公司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三巨头所垄断,尽管近年来我国钢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有所加快,但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钢产量增长明显快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导致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并未随着兼并重组的进行而逐步上升,反而有所下降。产业集中度低使得钢铁企业缺乏联合协调力度,不能一致对外,导致我国在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谈判的过程中多次失

6、利,只能被动接受国际铁矿石巨头的垄断价格,企业成本急剧上升,对于那些严重出口依赖型企业影响尤其巨大。以宝钢为例,由于其9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2008年铁矿石协议价格的上涨使其钢材成本每吨上升近500元。而对于那些原材料依赖型小的钢铁企业来说,成本上升的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  原材料进口依存度太高而导致的成本(直接成本—价格及间接成本—交易成本)高企是目前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又一主要问题。  三、我国钢铁企业的应对策略  我国在1999年确定了重点发展宝钢、武钢、首钢、鞍钢四大钢铁集团的思路,2002年年初,考虑到西南钢铁企业发展和地区钢铁消费需求,国家又提出了重点发展包括攀

7、钢集团在内的五大钢铁集团的思路,按照这样的政策导向,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合并重组大多基于地域联系:宝钢收购八一钢铁,宝钢和马钢的合并(计约3600万吨产能);鞍山钢铁和本溪钢铁合并而成鞍本钢铁集团(年产粗钢约1800万吨);长江流域武汉钢铁与柳州钢铁的合并(合并后产能约达1760万吨);第一产钢大省河北钢铁集团公司成立;山东钢铁集团公司成立等等。  虽然我国钢铁企业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兼并重组整合,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和各行业的衰退,我国钢铁企业的整合必须要加大力度和效度,并且要调整目前仅仅以地域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