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_环境法基本制度

第四章__环境法基本制度

ID:42749930

大小:2.25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9-21

第四章__环境法基本制度_第1页
第四章__环境法基本制度_第2页
第四章__环境法基本制度_第3页
第四章__环境法基本制度_第4页
第四章__环境法基本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__环境法基本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循环经济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环境影响评价,亦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环境影响,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广义的环境影响评价,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外,也包括宏观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宏观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又称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进行

2、某项重大活动(如经济发展政策、规划,重大经济开发计划等)之前事先对该项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影响进行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特点预测性客观性综合性环境影响评价种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编(填)报和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程序等方面所作的规定的总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践及其立法我国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首次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后《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都对环境影

3、响评价制度有进一步具体的法规》。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是对一项特殊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专门立法的一次创举。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两类:一是对政府宏观决策活动(主要是法规、政策、规划等)的环境影响评价(现称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二是对开发建设者的具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包括法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和建设项目两大类。我国环评法的环评对象综合指导规

4、划国家或地方有关宏观、长远发展提出的具有指导性、预测性、参考性的指标。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专项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对各类规划按其性质实行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专项规划

5、,“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款语焉不详之处在于:规划草案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谁在前谁在后,还是两者同时进行?行政机关在形成一个规划的想法的同时,就必须同时意识到这个规划有没有环境影响,乃至影响大概有多大。对各类建设项目按其环境影响实行不同程度的环评,法律没有详细规定环评程序何时可以介入项目建设,只说明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之前应该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环评。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规划编制机关的法律责任规划审批机关的法律责任建设

6、单位的法律责任清洁生产制度清洁生产概述国外的清洁生产立法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内容清洁生产概念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从原材料获取到产

7、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清洁生产立法1993年,首次提出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气污染防

8、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增加了有关清洁生产的法律规定1999年,第一部清洁生产地方性法规—《太原市清洁生产条例》颁布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2003年,《清洁生产促进法》施行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环境危害最小化我国清洁生产法律的主要内容清洁生产制度的适用范围清洁生产的管理体制清洁生产制度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清洁生产制度的激励机制清洁生产制度的适用范围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