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重点课文练习

古文重点课文练习

ID:42819675

大小:10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2

古文重点课文练习_第1页
古文重点课文练习_第2页
古文重点课文练习_第3页
古文重点课文练习_第4页
古文重点课文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文重点课文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三周考题(古文部分练习)《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加线字。假借于藏书之家稍逾约援疑质理负箧曳屣持汤沃灌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岁有裘葛之遗礼愈至口体之奉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二、解释下列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问答题:1、(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文中从哪两方面叙述

2、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有什么作用?4、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2《出师表》 1、释下列词语: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作奸犯科: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陟罚:臧否:痛恨:菲薄:卑鄙:驱驰:夙夜忧叹:躬耕于南阳:以彰其咎:崩殂:顾:以咨诹善道裨补缺漏:裨:补助庶竭驽钝:驽钝:驽:钝:攘除奸凶:夙夜:夙:2、译下列语句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6、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7、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庶驽钝攘除8、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裨阙漏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二、问答题:1、作者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三项建议是:12诸葛亮写此文的目的是:2、.文中6、7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受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 《醉翁亭记》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饮少辄醉()名之者谁()醉翁

4、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伛偻提携8)山肴野蔌(10)树林阴翳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觥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颓然三、答问题1、第三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试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四个句子。答:、、、。2、第四段两幅图画分别是和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太守与宾客的宴游是俭朴的,你能从中看出太守是一个什么人?4、出自本文的成语12《岳阳楼记》1、解释词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百废具兴朝晖

5、夕阴:南极潇湘连月不开:而或长烟一空沙鸥翔集:求:二者之为:微:归:2、翻译句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回答问题:1、从时间上表现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主要写法2、“古仁人”指,“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 3、文章主题是

6、什么:桃花源记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缘溪行________落英缤纷________欲穷其林便要还家________延至其家________便扶向路________处处志之_______寻向所志______寻病终________阡陌交通_______妻子邑人________来此绝境_______欣然规往二翻译下列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问今是何世,乃

7、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三、回答问题:1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我们应该怎样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