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

ID:42837881

大小:284.0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3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_第1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_第2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_第3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_第4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可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内涵诠释1.新课程新在理念(1)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改革赵亚夫先生说过:“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难度远远大于初中历史改革,且负担的任务更具有选拔的性质,所以除了体现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等方面的较大变化外,还有历史学科固有的难题。例如,公民教育的水平要求与升学要求、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的现代化、学科内容的基础性与专业性,学习容量与课时比率、必修与选修诸种关系的问题,总之,即使是必须迁就整体的课程规划,也不能不充分顾及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否则就

2、不免犯浅尝辄止的毛病。”课程改革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也不仅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外显变化,它涉及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调整、教学评价的改变以及教学机制的重组,是一项复杂的、意义重大的教育改革.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专题教学与传统的单元、章(节)教学方式一样吗?以线索整理为核心的专题教学如何体现出面、体的意识?这些问题都超越了简单的教材梳理,需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思考、推敲。(2)历史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佐藤正夫:“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教授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过程,它是教师的教授活动与

3、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统一。”挖掘人文内涵:教材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对西周文化作了如下界定:后世学者对于西周文化,通常用“礼乐文化”予以总结。“礼”的建设,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构架。通过对“礼”所建构的秩序,不仅仅维护着政治的稳定,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乐”是辅从于“礼”的。“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希腊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

4、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希腊公民还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所以,亚里斯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属于城邦。’”(3)历史教学不能过分通俗化历史语言的通俗化——历史知识的普及——“史味”不足。“史味”是指用历史的语言解释历史,用历史的思维分析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评价历史,缺少这种“史味”,就会造成“有意无意之间,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住之环境,所薰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言论越有条理系统,则去古人之学说真相愈远”的不良后果。(陈寅恪语)表现:(1)错误定

5、位:说书人、聊天者——历史教学趋于通俗化,历史课成为故事课、休闲课,这种不够严谨、科学的态度是需要杜绝的。(2)理解不确:参与者——旁观者,放任学生对历史随意误读而不能及时、妥帖地进行纠正,这些行为都是使课堂教学出现“史味”不足的原因。2.新课程重在探究前提:模块化、专题式——跳跃性大,知识的连接不紧密,留下了较大的探究空间。目的:探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专题的线索、疏通知识的体系、延伸拓展教材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实例: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的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中有“内阁制度的形成

6、”“军机处”“清朝的边疆政策”“近代化的浪潮与清末政治”四目内容。是否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有人认为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是是封建社会走向衰弱的必然结果,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我们说明清时期特务机构和军机处的设置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标志,为什么这么说?”“有人认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过程就是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对抗过程,请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注意:探究意识的培养必须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个性发展为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

7、富有个性的见解。但我们也必须思考一些问题:(1)是否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开展探究——哪些问题需要学生探究?(2)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3)一堂课以多少问题的探究为宜——解决多少问题?3.新课程贵在衔接前提:专题式、模块化——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否则很难掌握专题的知识结构、领会专题的知识内涵。实例:必修1专题二第二课主题为“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其中用“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几个条目来组织,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

8、收复新疆”等内容是只字不提。反思:(1)综合式的初中教材如何与线索式的高中专题教学相衔接?(2)我们现在不强调知识的难度,也不提倡挖得过深,但我们能否在知识的完整度、基础知识的条理性呈现方面多花点功夫?(3)高中教学在提倡线索梳理的同时能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形成面、体的意识?4.新课程难在拓展现状:(1)跨度大、延续性强。(2)打破了原有的朝代顺序和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常出现知识的漏洞,从而造成学习的障碍。方式:适当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