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原因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原因

ID:42870923

大小:60.2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原因_第1页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原因_第2页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原因_第3页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原因_第4页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原因摘要:本文浅析了综艺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通过对节目制作方、选手类型、导师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了解到一档好的选秀节目如何制作策划,为今后的节目运营、节目制作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大胆创新个性化突出商业化运作《中国好声音一TheVoiceofChina》,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以来,收视火爆,好评如潮。在当前音乐选秀类节目泛滥成灾、乏善可陈的大背景下,《中国好声音》以其全新的面孔,让人耳目一新,为2012年夏天的全国电视观众送来令人大快朵颐

2、的精神盛宴,同时也树立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中国好声音》何以如此火爆,它到底满足了观众怎样的审美心理,在这里作一分析。1•节目制作方:大胆创新,追求卓越《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的一档节目,这种引进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尝试。客观地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选拔方式在欧美选秀中屡见不鲜,但在国内的选秀比赛中这种方式还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获得了很显著的效果。自从2005年夏,“超女”选秀走红之后,国内各家电视台纷纷仿效,可是,正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这么多年以来,选秀都走入了一种“芒果模式”的怪圈,就是

3、煽情。每个选手上台,至少要来一大段VCR,家里穷的,父母重病的,单亲的,父母去世的,台上哭成泪人,台下粉丝尖叫。每一场选秀都变成了“感动中国”,至于这些爱唱歌的孩子,究竟唱了什么歌,唱得好不好,已经不重要了。于是在这个从选秀到发片的流水线上,很多选秀歌手都因后劲不足而淡出观众的视野。当人气像肥皂泡似的消失后,没有人再愿意掏钱让耳朵难受。这种以“好声音”为幌子的选秀,最终因为掺杂进太多“非声音”的因素而背离了选秀的初衷,与寻找“好声音”的走向背道而驰,最终只能被观众唾弃。“超女”“快男”等选秀热过之后,虽然不时也有

4、新的节目推出并取得一定成功,但是节目形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创新,直到《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现状。“盲选”的过程,使得导师在选择心仪学员之前对学员年龄、外貌、舞台驾驭能力等常常能够干扰评选结果的因素毫不知情,这就为选出名副其实的“好声音”选择了合理的机制,从而使得观众对导师的抉择满怀期望,无形中为随后的比赛留下一丝悬念。就拿来自台湾的选手张玉霞来说,如果没有《中国好声音》盲选的这次机会,她是不可能鼓足勇气在镜头前为大家歌唱的。尽管她的声音感动了导师,但却遭到观众的质疑,有人认为她的声音不过如此。为

5、什么观众和导师的评论差距会如此之大呢?这就要从盲选机制中寻找答案。因为张玉霞一岀场观众就一目了然地看见其面目,而背对的导师则是看不见的。因此,在整个歌唱过程中观众和导师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观众在对张玉霞的评判中,夹杂进太多“非声音”的因素,从而影响了最终对'好声音啲纯粹评价。由此可见选”和之前的选秀节目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给那些拥有音乐梦想但形象气质不佳的选手们提供了很好的展现自己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和那些形象气质好的选手们公平地站在舞台上,靠纯粹的好声音征服观众,征服评委(导师)b《中国好声音》也借此推广选秀理念

6、,“闻声选人”的选拔方式在之后的国内其他选秀节目中频频出现,各大选秀节目争先效仿,无形中又为《中国好声音》作了强力宣传。《中国好声音》通过各种方式巩固地位,扩大地盘,取得收视火爆的效果。客观地说,《中国好声音》的创新,最主要的就是选”这一形式创新。追溯一下最近三十年时间里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不少商家通过让人实现音乐梦想来获利的历史最早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青歌赛》,后来引进了日本的卡拉ok,再后来就是《超级女声》、《星光大道》和《中国达人秀》等。虽然节目不一样,但本质上并无二致。这种民间草根选秀类节目之所以会红火

7、如此长的时间,究其人性上的原因,是这些平台对于选手而言,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美丽期许;对于观众来讲,给了他们一个幻想自己置身其中的舞台。真正喜欢看这些选秀节目的普通观众绝不仅仅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看台上的选手,从心理学上分析,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置身在现场,转变为舞台上的某一个角色。和此前选秀类节目相同的是,《中国好声音》会让观众幻想,如果是我,会为哪一个声音转身?这种人心底里转变角色的心理诉求是不会变的。和此前选秀类节目不同的是,《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处在于使用了“盲选”机制,使得导师和观众产生审美的

8、“通感”效应,这种审美的“通感”效应,使得导师的选择和观众的期许在较大的面积内产生了“交集”,从而得到期待公平的观众的广泛认可。如果说选”机制作为墩件”,是《中国好声音》的创新亮点的话,那么,顶尖的制作团队,最高水准的音乐设备则是“硬件”,同样也是《中国好声音》的创新亮点。《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花费350万元人民币买下的版权,原版引进荷兰一档名为《Thevoice》的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