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四运动

浅谈五四运动

ID:42874126

大小:37.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五四运动_第1页
浅谈五四运动_第2页
浅谈五四运动_第3页
浅谈五四运动_第4页
浅谈五四运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五四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五四运动摘要: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关键词:五四运动背景人物影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H,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与

2、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徳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H木。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看到这段辛酸史,我们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那个所有高校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I•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U!我们说五四运动的出发点是山东问题,是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牺牲中国的强盗行径和中国政府媚外卖国的外交政策。大学生、工人怀着对祖

3、国的满腔热爱呼喊口号走上街头。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其动力和目的是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唤起的爱国主义已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它把反对帝国主义的外來侵略和反对中国封建专制有机的结合起來,而五动恰恰是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是这种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而在关注五四运动的同时,我们不能不关注这其中的中坚力量一—学生工人学生5月3FI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定出U!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日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这四条办法是:(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在和约上签字;(

4、三)通电各省于1919年5月7E1国耻纪念举行游行示威运动;(四)定于1919年5月4日(星期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之大示威。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冋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长陆宗舆、驻日公使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的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

5、生代表32人。工人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1919年6月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自此起,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结果:1921年n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倡议的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2月4H,中国和H木还在华盛顿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条约规定,日本

6、将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原驻青岛、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日军应立即撤退;青岛海关归还屮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等。附约中规定了对日本人和外国侨民的许多特殊权利,但是中国通过该条约收回了山东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成就“五四运动”在当时主要的大前提是:对传统重新估价以创造一种新文化,而这种工作必须从思想知识上改革着手,用理知来说服,用逻辑推理来代替盲目的伦理教条,破坏偶像,解放个性,发展独立思考,以开创合理的未来社会。“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成就是思想方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观点。因为随着旧政治体制和农业经济的加速解体以及新的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原来由地主豪绅和官僚资本家为

7、维护其共同利益而结成的联盟开始崩溃,继之而起的是一种新结成的联盟,新知识分子开始反叛统制势力。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大多仍是来自地主、官僚家庭,也有些来自新兴的工商业阶层,所以五四运动对于后世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影响:“五四事件”后屮国的新闻及公共舆论事业进步很快,如果比较一下“五四”前后的报刊杂志,就会发现后来的报刊杂志无论在制作技术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有了巨大的改进。说明了五四运动对于思想的启蒙是史无前例的,同时,在当时社会,普及教育得到扩展,其他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