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浅谈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ID:42885654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议论文的写作方法_第1页
浅谈议论文的写作方法_第2页
浅谈议论文的写作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克东县昌盛史艳丽如何提高我们每个同学的写作能力,是我们老师的教学初衷,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下如何才能写好议论文。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大顽症,教师们也曾为此煞费苦心,教了不少求新方法,如反弹琵琶、思维还原、变换角度、匡正讹误等,但收效甚微。寻其病根,除学生视野狭窄、思维肤浅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未能找到激活思维的突破口。若要根治这一顽症,不仅要丰富材料储备,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掌握求新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选准新的突破口。下面我就谈谈议论文写作方法:一、从概念内涵的发展性入手。议论文观点的逻

2、辑形式是判断,判断由概念构成,而概念的内涵是随事物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若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新情况,对概念内涵做出新颖而合理的解释,就可据此形成新的观点。如"艰苦奋斗",在革命战争年代常常被解释为"勤俭节约,克服物质生活困难"。现在虽已改革开放,但市场经济建设仍困难重重,我们可因此将它解释为“不怕失败,勇于开拓”,发表“在市场经济建设中仍需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独到见解。二、从词语意义的多解性入手。一般说来,在具体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是确定的。但许多词语有多种意义,如能对现成语句中的这类词语作出有别于惯常理解的解释,就会使整句意义完全改变,从

3、而形成全新的判断。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过去常将"夸"理解成"不切实际的浮夸",于是"王婆"便成了"刁钻狡黠之徒",深受责难。如果将"夸"解释成"合乎实际的夸奖",则可一反传统,对会做生意、善于推销的王婆大加赞扬。三、从事物联系的多向性入手。特定事物与其他事物之的联系具有多向性和多样性。以因果联系为例,有一因多果,有一果多因,有多因多果。但不同的人在认识事物时,常常因认识动机和认识水平上的差异而只考察或只能考察到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对其他方面则不加考虑,或考虑不及,从而形成不同的立场和观点。构思时可先将各种联系分析出来,再选择别

4、人未曾论及的方面作为立论重点。如"滥竽充数",分别有人从南郭不懂装懂、宣王好讲排场、同事不敢检举等方面论述过了,我们可独辟蹊径,从当时吹竽人才供不应求的角度入手,阐发"发展'吹竽'专业教育,满足'吹竽'人才市场需求"的主张。四、从事物作用的互动性入手。事物作用的互动性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特点。认识事物时,既要看到一方对另一方的作用,又要看到另一方对一方的反作用,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在写作中,可对只反映单向联系的观点作反向思考,阐述相反的见解。如"名师出高徒"这一观点揭示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这

5、无疑是正确。但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看,则显得片面,我们可运用逆向思维,阐述"高徒出名师"的观点,分析"学"对"教"的促进作用。五、从客观事物的两面性入手。客观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有的从整体上看是积极的,但从某一局部来看却隐藏着消极因素;有的从整体上看是积极的,但从某一局部看来却又不无可取之处,表现出两面性。此类情况,大家议论时往往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写作时,如从整体着笔,难免山重水复;若力排众议,舍面取点,避开人所尽知的整体,紧扣为人忽视的局部生化开来,可使议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如"揠苗助长"中的宋人,急于求成,违反规律,着实荒唐。从面

6、上看,故事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教训,但从“揠苗动机”这个点切入,将其与坐等收成者相比,则可发现其"主观努力"上的可贵之处。六、从论点表述的严密性入手。从语言和思维和关系来看,论点的内核是判断,外壳是语句。正确的论点应该是表述严密的判断,而片面或错误的论点则是表述不严密的句子。"玩物丧志"这个判断之所以片面,原因就是在表述上以"全称"代替"特称",以"必然"代替"或然",因为"物"有好坏之分,既然如此,玩"物"就"不一定"丧志。我们以论点表述的严密性作为镜子,可发现这类论点表述上的疏漏,从是"特称"还是"全称",是"可能"还是"必然"等角度加

7、以分析,从而使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七、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入手。形式服务于内容,同一内容,可用不同形式表达,只要读者乐于接受即可。因此,只要不影响内容表达,可打破文体和语体界限,大胆采用违反常规的形式表达相同的内容。议论文写作也是如此。表达同一观点,可用一般议论文的形式,也可采用某些应用文的写法。如批判"形式主义",可用"起诉书"的形式,列举其种种"罪行",且借此表明自己的态度。以上几方面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同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