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 (2)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 (2)

ID:42885945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2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 (2)_第1页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 (2)_第2页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 (2)_第3页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 (2)_第4页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 (2)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中学谭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2)知道F浮<G,F浮>G,F浮=G这三个表达式的含义。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等知识来讨论浮沉条件。(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以及浮力的其他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二、教学重、难

2、点重点: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难点:由于物体的沉浮条件内容较多,如果学生对此理解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内容浮力应用的学习,所以把学生对该条件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学生在学习轮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时,由于涉及到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因此把这部分知识也定为本节教学的难点。三、教法:采用学生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和提问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四、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

3、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学生实验探究与教师、学生演示实验相结合、观察实验现象与作图受力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比较详解、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学生对浮沉现象认识的实验探究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以及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五、教具:多媒体课件、烧杯,自制潜水艇

4、模型,水适量。学具:分组实验:10组,每组:烧杯200毫升和50毫升各1个,玻璃棒1个,盐60克,每组:2块橡皮泥,鸡蛋一个,水适量,钥匙。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知识回顾:计算浮力的三种方法,特别是阿基米德原理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向学生展示四张泰坦尼克号的图片,伴随着泰坦尼克号的音乐,讲述电影的悲剧与感动教师倾听,必要时帮助纠错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庞大的轮船能漂在水面上,而撞上冰山后轮船为什么又下沉了?并继而提出:物体的浮与沉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倾听思考回答

5、为后面改变浮力大小变化以及轮船从海里到河里,排开液体体积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必备的知识用贴近时事和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讲授新课: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实验探究1:按照幻灯片的图示,展示装有不同质量的沙子乒乓球放在在清水中的三种情况;2、实验探究2再按幻灯片的图示,展示鸡蛋在清水中和在盐水中鸡蛋的浮沉情况结合多媒体图片对悬浮和漂浮,下沉和沉底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物体浮沉得出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来决定的。观察到装适量沙子乒乓球的物体浮沉情况是:下沉-沉在容器的底部;悬浮;上浮-漂浮。回答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

6、观察:鸡蛋在清水中和在盐水中的浮沉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实验感知装有适量沙子的乒乓球在清水中沉浮情况,得出:物体的浮沉情况和物体所受重力有关。实验2得出:物体的浮沉情况还和物体所受的浮力有关2受力分析:让学生回顾物体在液体中的几种常见状态:漂浮、悬浮、下沉、上浮,提问学生,为什么不同的物体放到液体中会有不同的状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角度,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并对物体处于漂浮和悬浮这两种状态以及下沉和沉在容器底部的浮沉情况的异同加以比较3.总结规律,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下沉与上浮条件:上浮:F浮>G向上运动漂浮:F浮=G静止ρ

7、液>ρ物悬浮:F浮=Gρ液=ρ物静止下沉:F浮

8、生的理论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