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桓温北伐失败之必然性

试论桓温北伐失败之必然性

ID:42942956

大小:6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23

试论桓温北伐失败之必然性_第1页
试论桓温北伐失败之必然性_第2页
试论桓温北伐失败之必然性_第3页
试论桓温北伐失败之必然性_第4页
试论桓温北伐失败之必然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桓温北伐失败之必然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桓温北伐发生丁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和南方东晋小朝廷激烈冲突的东晋初期,彼吋,正是少数民族汉化,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大融合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林立,政局不稳,吋有代立之情形。桓温经伐蜀一役,积蓄了一定的军事政治实力,石虎的死亡让桓温看到了战机,并积极准备出师北伐,虽遭多方阻挠,终是成行。通过对桓温北伐失败原因的分析,了解其不能成功的必然原因,进一步认识到这场决定东晋王朝能否完成统一大业和桓温个人荣辱的战役如何一步步走向末路,明白历史客观存在的必然以及人为对历史的影响。在历史规律和大局的作用下,个人的努力有时候只会沦为杯水车薪。1.2研

2、究现状廿前,关于研究桓温北伐这一课题的学者众多,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分析桓温北伐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现将其主要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出余庆,《东晋门阀政治》①,主耍论述了门阀政治的产生、发展,维持和衰亡的过程,并分析了在永和政局下的桓温北伐;孔令艳,《东晋北伐失败原因探微》,②主要从门阀政治下的东晋土朝内部的重重问题和北方胡族势力的强大两方面探讨了东晋北伐失败的原因;王志强,《桓温北伐失败Z我见》。③主耍内容是东晋的政治局势和桓温北伐的意义;1-3研究内容木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桓温北伐,内容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第二部分是桓温及永和政局,主要内容是概述

3、桓温出师北伐前的东晋朝廷局势;第三部分是北伐的过程,三次北伐分别叙述,写明战况;第四部分是桓温北伐失败的原因,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通过分析其主客观因素,明了其失败的必然性;第五部分是结语部分。①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②孔令艳.《东晋北伐失败原因探微》[J]・辽宁: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二期.③王志强.《桓温北伐失败之我见》[J].福建:泉州师专学报,1994年第二期.第2章桓温及永和政局生于中国历史大过渡时期的桓温,口小命途多舛,造就了他异于常人的坚强意志。不断成长势强的桓温,有志于北渡黄河,一举收复中原,

4、无奈当时的东晋朝廷迂懦,只求自保,又恐桓温势大难制,遂百般阻挠,直到殷浩惨败,才放权于桓温,自此桓温走上了绚烂却注定失败的北伐之路。2.1桓温简介桓温(313-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集)人。父桓彝,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后死于苏峻之难,有功于东晋王朝。桓温因此得以娶晋明帝长女为妻,拜驸马都尉,琅邪内史。曾短暂督北府,任徐州刺史。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6年),先后拜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屮、太尉。晋哀帝兴宁年间(363—365年):加大司马、都督屮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扬州牧。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废海

5、西公,立简帝。孝武帝立,依“诸葛亮、王导故事”•①辅政。2.2永和政局永和政局,是以中枢司马昱、殷浩为一方,以上游方镇桓温为另一方的实力相持。司马昱、殷浩的中枢秉权集团,基木上是一个名士清谈集团,素有盛名但并无经纶世务的才力。所以中枢的重心是不稳定的,只是靠豫、徐方镇的支撑,才能免于被桓温颠覆的危险。上游桓温继承了庾氏兄弟长期经营的局面,拥有荆、梁等八州广大地区,又有以徐宁为刺史的江州作为与下游豫、扬Z间的缓冲地带,因而自成休系,独立发展。但桓温也亟须乘时立功以增望实,才能在与朝廷相持中保持主动地位。永和年间中枢与上游方镇之间的基本态势如此,虽然关系有时紧

6、张,但双方Z间尚不存在以兵戎相威胁的危急情况。永和五年,石虎死,北方混乱,东晋相持的双方借以自重的主要手段,都是抢夺北伐旗帜,企图在声势上压倒对方,以图巩固口己在江左的地位,扩大口己的影响。①唐•房玄龄、褚遂良等.《晋书》卷八《哀帝纪》[M].北京:中华卩局,1974.桓温在石虎死前,已经取得了克成都,灭李势的显赫功勋。司马昱的对应行动,则是引享有盛名的扬州刺史殷浩为心瞽,参综朝政,以抗桓温。石虎死于永和五年四月,六月,桓温即由江陵出屯安陆,佯言北伐,以观朝廷动静。朝廷立即以褚裒自京口抢先出师北伐,以拒桓温要求,但褚旋即败归,渐愤而死,使桓温少了一个可以与

7、自己抗衡的对手。褚裒死后,殷浩亲自经营北伐。他只是联络北方降胡,虚张旗帜,并不急于出军。于是桓温于永和七年冬率师自江陵下驻武昌,声称北伐,又似东进,逼朝廷表明态度。朝廷一方面以司马昱书止桓温军,一方面由殷浩兴师北伐。殷浩北伐迁延至永和九年I•月,终以前锋姚襄倒戈而彻底失败。期廷不但丧失了可以制约桓温的实力,也丢掉了北伐旗帜。桓温以此为契机,成为北伐主将,使自己的权力和威望步步上升。综观永和年间上下游关系的发展,桓温的策略是静观持重,坐大于荆、梁。他调遣荆、梁,军队,廿的是刺激朝廷北伐,消耗朝廷实力,而自己却引而不发,静观朝局,待机行动。司马昱,殷浩的朝廷始

8、终处于被动状态,谨慎对付,唯恐授桓温以口实,引发桓温对朝廷的强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