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陇东黄土高原 了解周祖农耕文化

走进陇东黄土高原 了解周祖农耕文化

ID:42948946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走进陇东黄土高原   了解周祖农耕文化_第1页
走进陇东黄土高原   了解周祖农耕文化_第2页
走进陇东黄土高原   了解周祖农耕文化_第3页
走进陇东黄土高原   了解周祖农耕文化_第4页
走进陇东黄土高原   了解周祖农耕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进陇东黄土高原 了解周祖农耕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综合性学习“走近陇东黄土高原、了解周祖农耕文化”一、活动目标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家乡——陇东黄土高原庆阳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庆阳,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庆阳,看看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风俗。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们家乡的历史状况文化习俗,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3.通过搜集与家乡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的沧桑历史和巨大变化。4.通过搜集与家乡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并对“

2、周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有一个理性的思考。二、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①自由搜集以下至少一个方面的资料:庆阳历史渊源及民俗文化,了解民风民俗、地域特点、文化传统等。②征集活动方案,并把活动方案装订成册进行交流展示。③竞选活动主持人若干名及评委5名,记分员2名。④准备展示交流实物材料,写好解说词。⑤划分能力相当的六个语文综合性活动小组。2.教师准备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2.搜集一份有关庆阳历史文化的参考资料书目。4.阅读一些有关庆阳历史渊源及民俗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民风民俗、地域特点、文化传统等。三、活动形式小组擂台赛四、活动

3、主题“走近陇东黄土高原、了解周祖农耕文化”五、活动时间两课时六、活动实施师生活动说说我们美丽的家乡播放短片《魅力庆阳》由短片导入,主持人富于激情的评说:“美丽神奇的庆阳素有: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居民之乡;道情皮影之乡,荷花舞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主持人(女):以香包刺绣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灿烂多彩,底蕴丰厚,独树一帜。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庆阳五绝”——香包刺绣、剪纸、皮影、道情、民歌更是誉满天下。小小香包既是定情物,又是精神寄托,寓意祈求幸福。主持人(男):喜庆的旋律响起来了,这悠扬的歌声让我们想起春天,勾起我们对未来的憧憬

4、。看,热闹的秧歌跳起来了,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主持人(女):一把剪刀剪出红红火火的日子,一张张剪纸传递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剪纸艺术犹如一株春滕,古老而长青,它的实用性、普及性、艺术性,成了人们的精神依托。这是他们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这是他们吟诵生命、赞美生活的情感源泉。主持人(男):窑洞一直是西峰人民的重要居所。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在中国陕甘宁

5、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主持人(女):庆阳的皮影艺术,是与陇东道情并蒂绽放的“姊妹花”。它们共生共荣,根深叶茂。。庆阳皮影艺人把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艺术风采展示给世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近年来,随着庆阳皮影戏在国内外的多次演出和展示,名声大震。中国民俗学会已将环县命名为“皮影之乡”。这一殊荣将给庆阳皮影戏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庆阳皮影戏,是祖国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的复合体,是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主持人(男):庆阳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山、川、原兼

6、有,沟、梁峁纵横。这种独特的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庆阳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即粮、油、麻、丝、糖、菜、烟、果、药、杂、应有尽有,农、林、牧、副各种生产项目齐全。这些生产项目不是现在才有,而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周先祖在庆阳近五百年,最大功绩有四:  一是教民稼穑,发展农业生产,使庆阳由游牧区变成以农业为主的农牧区,提高了农业技术,发展了农耕文明,推动了社会发展。二是建立了城镇村落,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使当地群众由游牧变成定居,特别是窑洞的大量修建,道路的开通,集市贸易的兴起,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三是团结融合了各少数民族,壮大了周族部落,使周族规模初步形成。 

7、四是开拓疆域,首次在豳地建立了奴隶制国家,为周人南下关中和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主持人(女):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是周先祖公刘开创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地。周代的遗俗和农耕文化是孕育出民间荷花舞文化的历史人文环境,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享誉世界舞台、载入《20世纪中国民族舞蹈经典》的“荷花舞”就源于这里,庆阳也因此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荷花舞之乡”。荷花舞的源起,对周文化在民间的遗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华夏农耕文化滋生的温文、典雅、优美的艺术形象更具有探索价值。在现代的艺术园地里,轻捷、飘逸、热烈的舞姿和气氛更是群众文化活动保留的舞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