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ID:42968761

大小:4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_第1页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_第2页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盱眙县河桥中学课堂教学设计2010年10月23日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新课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熟读精思,揣摩体会文中简洁、丰富而又有节奏感的语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蓄的感情。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意,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2、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蓄的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讨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补充一、复习导入二学习目标:1、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2、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蓄的感情评讲与扩展:三、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自学指导一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明确: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作者心里很喜欢它,于是“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用“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紧扣一个“石”字写出了潭的特点。3、课文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分别有哪些句子

3、对它们进行描写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明确:潭石——文中很多文字都是围绕着“石”的特点来写的潭石的。“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明写了“石”。“闻水声,如鸣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这些句子暗写了石。可以说,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洌,正由于它是个石潭。接着从正面落墨,写出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状和姿态。然后又就树木的长势从旁描绘“石”:“蒙”——覆盖着,“络”——缠绕着,“摇”——晃动着,“缀”——连结着,树木的中中姿态,正说明它是长在石上的。潭水——第二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

4、有一处不在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先写鱼的游,“空游”两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继而写鱼的影,借目光来显示,这是从感觉的另一个角度来写水之清。太阳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鱼、石、影全部清清楚楚,足见水是多么清澈透明。游鱼——第二段的文字也写了鱼,展现了生动的画面。先写鱼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再写鱼儿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过来,一会儿游过去,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动静结合表现了鱼儿的活泼与可爱。最后用拟人的手法,说鱼儿“似于游者相乐”,妙趣横生。溪

5、流——写溪流同样运用了动静结合。“斗折”写的是溪身,这是静止的;“蛇行”写的是溪水,这是流动的。一动一静,各具特色。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亮光闪闪,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潭边树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突出了幽深冷寂的气氛,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4、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明确: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时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是游记的附录。5、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6、组织材料的?明确:本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即: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和潭上气氛。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自学指导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文章中最优美的写景语句,进行欣赏。明确: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这是全文写景物最精彩的一段。作者首先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又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写出水的清澈透明。“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则从另一个角度写

7、出澄澈空明。“似与游者相乐”,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的惟妙惟肖。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了潭中水的清洌,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写来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的美景。“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中“斗折”写的是溪身,“蛇形”写的是溪水,一动一静,比喻用的贴切生动。“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水清到境清,一个“悄怆”,借景写情,写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五、三读课文,品味语言自学指导三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