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版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版

ID:43011477

大小:1.10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8·苏北四市调研)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收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解析:选B “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粮食交易,表明余粮收集影响民众生活,故B项正确。

2、2.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生产合作社解析:选A 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是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3.(2018·扬州期中)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

3、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解析:选C 1918年,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故选C项。4.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

4、是因为俄国当时(  )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B.工业化道路脱离国情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解析:选C 结合题干时间20世纪20年代以及材料中“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可知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小农经济占优势,故C项正确。5.(2019·苏州调研)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1926年,到1940年也就是14年中,苏联完成了两个半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9.2%,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7%,到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

5、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其国民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经济产值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从4%跃升到19%。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A.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B.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惊人解析:选C 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20年代中期基本停止,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年,故B项错误;结合时间信息和两个五年计划可知是斯大林模式,故C项正确;发展速度惊人是表现,与原因无关,故D项错误。6.(2019·南京调研)布哈林说:“托洛茨基主义的思想家天真地认为,每年最大

6、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速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发展打破纪录。”这表明他主张(  )A.协调工农业发展B.优先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D.加快农业的发展解析:选A “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表明他主张协调工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7.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

7、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从材料无法体现,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

8、;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贡献,D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8.(2019·常州一中期初)“该经济体制不是经济规律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在当时苏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高速度工业化的追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