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尼采人生哲学之比较

庄子与尼采人生哲学之比较

ID:43013258

大小:36.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庄子与尼采人生哲学之比较_第1页
庄子与尼采人生哲学之比较_第2页
庄子与尼采人生哲学之比较_第3页
庄子与尼采人生哲学之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庄子与尼采人生哲学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 靖  庄子与尼采人生哲学之比较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内容提要:作为哲人,庄子与尼采在各自文化历史上扮演了相近的角色,如他们都力图恢复和发扬人之本性。对当时的主流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善恶是非等问题上采取超然的态度,以及无限向往理想人格等。当然二者又有不同,如庄子“道”的根本特性是“无为”,即纯任自然;尼采“权力意志”的根本特性是“有为”,即在不断的毁灭、创造中体现自己旺盛的生命力,表达自身的价值,以超越自我,等等。  关键词:哲学比较 庄子 尼采  正文:  庄子与尼采都是异端的思想家,道德的非议者,旧文化的离经叛道人物,他们都

2、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变迁带来的心灵震颤。庄子与尼采尽管是一东一西、一古一今的哲人,各自的主张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各自文化历史上扮演了相近的角色:他们二人都力图恢复和发扬人之本性,追求自由的人性境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批判,推祟“超然于善恶”的态度;无限向往理想人格。因此,把庄子、尼采的人生哲学纳入同一坐标系加以分析是可行的,对于我们今天人文精神的重建,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恢复和发扬人之本性,追求自由的人生境界  庄子要求复归于“人性之自然”,把自然看成仁的对立面,他主张冲破名缰利锁的束缚,过一种因循自然的充实生活,使“自然之性”得以长足的发展,千

3、万不可以对之加以人为的限制。他认为一切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破坏自然之美简直是莫大的罪过。尼采也十分向往自然,他以自然为衡量标准,批判现存的伦理观念,他认为基督教宣扬的就是这样一套愚蠢的伦理观念,戕害人的自然本性,把人变成平庸而温驯的“群居动物”。探索人性之自然,也就是探索人性之真实。这是庄子和尼采价值取向的一个共同特征。 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庄子的哲学和尼采的哲学都是自由哲学。但是,他们所说的自由,并不是现代政治法律制度下权力义务关系规范下的自由,而是一种精神性的自由。他们虽然都崇尚精神性的自由,可是各人的精神自由却具有很不相同的文化特性和哲

4、学内涵。 庄子是从极端的命定论的立场出发追求自由的。作为一个命定论者,无情的现实使他感到有一种不可抗拒而又无法摆脱的力量压迫着他。因此,他认为只有认识到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从而无心无情,安之若命,才能摆脱痛苦,进入自由界。庄子是在承认命定论的基础上追求自由的。然而,现实的遭遇变幻莫测,社会的矛盾纷纷攘攘,这使庄子感到无比厌烦,因此,他要追求—种宁静和谐的心境。为了达到内心的绝对虚静,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他提出了“心斋”、“坐忘”等实现精神自由的方法。庄子认为只有从人为、自为的因素束缚中超脱出来,才能获得精神自由,才能达到“逍遥游”的人生最高境界,才能“

5、体道”。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精神三变形”是尼采对于精神获得自由的三个阶段的描绘,同时也是自由的三个规定性。 首先,尼采认为精神是骆驼,强健而能负载,就是说,自由的前提和第一个规定性是生命本能的强健,意志的坚强有力。其次,精神是狮子,它要夺得自由,成为自己的沙漠之王。为了自由,首先要战胜原来的王——巨龙“你应”,即一切既有的评价,而喊出“我要”。最后,精神是赤子,它给生命一个“神圣的肯定”,从事“创造的游戏”。 “驼驼”具有坚忍负重的精神,“狮子”精神意味着批判传统而获得创造的自由,“赤子”喻示着新价值创造的开始。“精神三变”是尼采思想

6、发展的过程,它象征着对传统价值的承担与认识,而后提出批判,扫除废墟,成长自己,创造新价值,最后便进入“超人”的理想境界。 通过比较,我们看到庄子和尼采都致力于恢复人之本性。他们两人都怀有对现实的不满,都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但庄子的自由是从命定论出发的,而尼采却是反对命定论的;庄子的自由是绝对无为的自由,要求内心静养,是一种收敛式的达到自由的方法,而尼采不但反对清静无为,而且竭力主张投入行动,提倡用人的本能意志、生命力的增强去创造去超越以达到自由,是一种自内而外的发散式自由。无论是庄子的自由还是尼采的自由都是抽象的、空洞的,不含“物”在其中的,是纯精神

7、状态,都是唯心主义的自由观。 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批判,推崇“超然于善恶”的态度 庄子和尼采在中西哲学史上提出了各自和以往的哲学家不同的价值观念。他们都以价值相对主义为立场,而否定长期为人们安然接受甚或绝对化的传统价值:庄子运用价值相对主义否定礼制文化的善恶观;尼采则运用价值相对主义而否定基督教文化的善恶观及其以上帝为绝对价值的准则。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他继承老子的学脉,对以“仁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和批判,指出,圣人制礼作乐,看上去好像是要引导人们弃恶向善,其实恰恰相反。因为由此将导致人性蜕变和社会分化,他尖锐地指出,仁义并不具

8、有真正的道德价值,不过是统治统治阶级用来掩饰自己真面目的遮羞布而已。因此,庄子主张反其道而行之,强调绝仁弃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