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破绩效误区—高绩效的秘密—于环宇

1突破绩效误区—高绩效的秘密—于环宇

ID:43084943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1突破绩效误区—高绩效的秘密—于环宇_第1页
1突破绩效误区—高绩效的秘密—于环宇_第2页
1突破绩效误区—高绩效的秘密—于环宇_第3页
资源描述:

《1突破绩效误区—高绩效的秘密—于环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一次绩效管理的培训课上,我让参课的学员列举绩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竟然收集了几十条问题上来,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我不禁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这么多问题?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应该从哪里下手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和学员的交流,我发现,问题首先出在思维上。很多公司在绩效管理上存在思维误区,经过总结,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六个:误区一: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误区二:完全交给人力资源部,管理层逃避责任。误区三:考核周期过长,岀现事后诸葛亮现象。误区四:以批判为核心,为了打压而考核。谋区五:只重视员工绩效,忽略组织绩效和管理层绩效。误区六:只考核不奖励,或者考核A却奖励B。企

2、业要想做好绩效管理,实现从绩效到实效的本质跨越,首先必须突破以上六个误区。下面,就对这六个误区逐项分析。误区一: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很多企业以为自己在做绩效管理,实际上只是做了绩效考核一个环节。其表现形式是天天围着指标转,转来转去绩效也没冇的到明显的提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根据我的判断,是人力资源教科书惹的祸。在人力资源发展的初期阶段,绩效管理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基层员工的,所以,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工作。后期很多人力资源教科书的绩效管理模块,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写成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绩效管理必须上升到整个组多I层面时,很多人力资源教科书的内容并没冇及时更新,导致很多人

3、力资源从业者对绩效管理的理解过于片面,以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就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导致大量精力放到了指标制定和绩效评估上,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必须超越绩效考核的思维方式,从公司整齐去看待绩效,这样才能实现突破性进展。误区二:完全交给人力资源部,管理层逃避责任。把绩效管理的责任完全交给人力资源部,是导致绩效管理失败的最重耍原因。很多公司设立了绩效管理专员,以为这样就能做好绩效管理了,而结果必然是失败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绩效管理不能只是某一个人或某儿个人的责任,应该是所有人的责任。而从绩效管理体系的推行上,除了人力资源部以外,其他管理层也必须参与。尤其是公司的总经理,可

4、以说,他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而现实的情况是,以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层,对绩效管理的支持力度不够,甚至有些管理层反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很多人力资源经理和我反映,做绩效管理,就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我想,管理层的不支持,导致了他们有这样的感受。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岀一个结论,没有管理层支持的绩效管理体系,必然举步维艰,反过来,如果以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层,能够与人力资源部共同努力,共同设计并推行绩效管理系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误区三:考核周期过长,出现事后诸葛亮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做一个调查:在场企业多长时间做一次绩效考核?排名前三的答案是:半年、一年、一季度。也就是说,最短一个季度

5、,最长一年。接下来我会问一个问题:现场有谁记得三个月前你的下属的衣现?能回答清楚的人就寥寥无儿了。如果人家都记不得,又如何能做好绩效评价呢?。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很难记得住三个刀前的事悄,那就更不要提半年前或者一年前的事情了。所以,如果想要提升员工绩效,考核周期不能过长。如果周期过长,第一会出现评价误差,笫二员工不能获得及时反馈,绩效的改进也会滞后,最后只能望“结果”兴叹了!那么,多长时间考核一次算合理呢?我给学员的答案是:首先,可以把考核分成两类,一类是正式考核,这个可以每季度一次;第二类是非正式考核,这个周期就可以缩短成一个月,两周或者一周一次都可以。非正式考核的冃的只

6、有一个:给员工及时反馈,提升员工绩效。同时,在对下属考核期间,一定要做好备忘,这样才能在周期较长时不受记忆力的影响,做到和对准确的评价。误区四:以批判为核心,为了打压而考核。很多人力资源经理向我反馈,员工对绩效管理比较反感,尤英反感绩效考核和绩效血谈。在这里,我觉得用“害怕”一词比较恰当,因为很多公司的管理者把绩效考核作为打压员工的一种手段,如果看谁不顺眼,在考核时就横加责难。考核变成了批斗,这样做必然不能实现绩效提升。实际上,还冇一些管理者并没冇打压的意思,但是,他们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就是绝大多数时间盯着员工身上的缺点不放,每次绩效沟通谈的都几乎都是缺点,导致员工无所适从,自信心受到打

7、击,工作效率下降。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帮助员工完成改进是必耍的,而帮助员工发现白己的优势,善用白己的长处,是实现员工价值最人化的关键。所以,绩效管理需要的是发现的眼晴,而不是批判的心态。误区五:只重视员工绩效,忽略组织绩效和管理层绩效。在过去的儿十年,对于绩效考核的方法和工具层出不穷,但是,为什么没有从本质上实现绩效突破呢?我个人认为,是发力点有问题。以往的发力点,都是用到员工身上了,这样做的同时,忽略了组织绩效和管理层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