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D:43115776

大小:19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5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蒙学即发蒙开窍之教育教学,蒙学典籍是用于蒙学的经典教材。开办蒙学、编撰蒙学教材历史悠久。周谷城在为《传统蒙学丛书》所作的“序”中写道:《汉书·艺文志》收有小学十家,所谓小学,也就是蒙学;秦代李斯的《仓颉篇》和西汉史游的《急就章》都是为了初学启蒙之用的,可谓最早的蒙学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书不再是达官显贵的专利,平民百姓也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可能。当然,贵族或求仕途者与一般平民在读书的内容和目的上有区别,贵族和求仕途

2、的人所读的主要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是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辟土殖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的农工商小民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士大夫阶层诘诎聱牙的法定教科书并不适合他们诵读。为满足平民读书的需求,一些文人雅士为他们编写适合诵读需求的教材。于是,就出现了《兔园册》《杂字》《百家姓》之类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所诵的村书。汉代“独尊儒术”,儒学虽然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并不流行,在日常生活领域,远不如传播形式灵活、能够入民化俗的佛学和道家的影响大。考虑到维护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至宋明理学

3、阶段,儒学已不再拘泥于正义、义疏之繁琐章句,而注重于义理层面的普及——兴办书院,举行讲会;编写《温公家训》《家礼》等家庭教育读本;编写《三字经》《童蒙须知》等童蒙读物,向普通民众宣讲和灌输儒学的基本义理。这些为普通民众甚至少儿所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取韵文体,便于口诵记忆,很快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以儒学义理普及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流传不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社会制度的支持,能够利用学校教育这个得天独厚的传播渠道。《社学要略》记载:“掌印官晓喻百姓,今后子弟,可读书之年,即送社学读书,纵使穷忙,也须十月以后在学三月

4、以后回家。……乡间社学,以广教化。子弟读书,务在明理,非必令农民子弟人人考取科第也。”清朝为了让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甚至专门为民间孤寒子弟设立“义塾”。至于所学内容,大致是“初八社学,八岁以下先读《三字经》,以广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此外还讲授“近世教民俗语,及切于纲常伦理、道义身心者”,诸如《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由此可见,蒙学教育主要是对适龄儿童进行儒学思想的熏陶,让他们在粗通文字的同时,也接受“化民成俗”的道德教化。(选自王习胜《蒙学典籍的道德背反性省察》,有改动)1.下列对“蒙学”的理解,

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学历史悠久,按周谷城的说法,至少秦时就已出现。B.蒙学即发蒙开窍之学,负有“化民成俗”的道德使命。C.蒙学与社学关系密切,适龄儿童可在社学中接受蒙学。D.蒙学的对象是农工商小民,他们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2.下列关于蒙学读物在历史上流传不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维护儒学核心价值观,儒家借鉴佛、道做法,以童蒙读物的方式宣传儒学的基本义理。B.以普及儒学义理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有着社会制度的支持,得以利用学校教育的传播渠道。C.宋明理学阶段,为普通民众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用韵文体,这加

6、速了蒙学读物在民间的流行。D.与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诘诎聱牙不同,文人雅士为满足平民读书要求编写的教材适合诵读。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增广贤文》是历史上著名的蒙学教材。B.清朝重视蒙学教育,适龄儿童通过社学、“义塾”广见闻、便日用、习伦理、懂道义。C.汉代儒学尽管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缺乏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D.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灌输儒家基本义理,始终是蒙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

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徙益州司马,除书未到,欲即视事,又鞭责僚吏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

8、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改秋官员外郎,与侍郎陆元方按员外郎侯昧虚罪,已推,辄释之。武后怒其不待报,元方大惧,景检独曰:“陛下明诏六品、七品官,文辨已定,待命于外,今虽欲罪臣,奈明诏何?”宰相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