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稿

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稿

ID:43118220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7

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稿_第1页
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稿_第2页
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蔡立力[摘要]明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重点从空间、产业、环境、社会、资源、交通等方面表达“两型”社会建设的规划理念。从城市群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域、外围城镇密集地区三个层面分别进行重点空间要素协调。立足“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发展机制,创新发展四大区域。[关键词]两型社会;区域规划;一体化;空间;长株潭城市群1引言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我国中南部,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所辖行政区域为主体,国土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1325.6万人。具有结构紧凑、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

2、色鲜明等优势。1980年代以来,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其综合实力领先湖南,区域性交通枢纽作用日益增强,科教文化资源全国突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在全国拥有一定优势。围绕长株潭三市区形成了经济和社会联系密切的核心区,向周边城市呈现功能拓展趋势,所在的湖南省东部城镇密集地区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但是,长株潭总体实力还不强,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缺乏强大带动力的产业集群和中心城市,资源节约压力较大,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

3、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落实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标志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它将为全国探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积累经验,为全国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做贡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立足“两型”社会建设、中部崛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等战略,为有效配置城市群资源、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带动区域跨越发展提供指南。2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

4、建设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体系由环境友好型指标、资源节约型指标、社会经济和人文建设指标三大类组成。包括自然环境友好、人工环境协调、环境污染控制、节地、节能、节水、社会发展、科技人文发展、社会和谐建设九个方面,共计45个典型指标。指标化的目标体系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建立了明确标准。3关注重点与规划理念《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重点从空间、产业、环境、社会、资源、交通等方面具体表达“两型”社会

5、建设的规划理念。3.1坚持核心带动,促进跨越发展加强城市群核心区的规划建设,作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基础平台、区域发展重点和一体化建设的空间载体,大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实施,实现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带动长株潭城市群和全省跨越式发展。3.2加快产业“两型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科技创新的先导示范作用,依靠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信息化,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基础工业,发展现代农业,限制和退出劣势产业,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导向机制。3.3强化生态格局和湘江治理,塑造宜居环境以“南治水为主、北

6、治气为主”为原则,突出湘江综合治理。以“强化生态特色,彰显湖湘魅力”为原则,合理利用三市结合部的空间开放式绿心、湘江生态带等生态区域。着力保护整体生态格局,提高生态质量,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3.4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城乡和谐构建更加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乡村社会服务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外来人员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名村名镇,建设社区文

7、化活动中心和湘江文化走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示范基地;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发展面向民生的养老、社区、健身服务设施。3.5坚持集约发展,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构建城镇紧凑发展的空间结构,推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保护耕地资源,充分利用丘岗资源建设城镇,整理农村居民点,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扩大再生水利用,加大公共供水系统服务面积,提高供水设施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建立节约优先、结构优化和多元发展

8、的能源保障体系。3.6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提高城乡运行效率建设一体化区域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体系,将城市交通体系向乡村地区延伸,协调城乡空间资源开发,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