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ID:43180830

大小:100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01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_第1页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_第2页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_第3页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_第4页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讲: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

2、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⑴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⑵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⑶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荷包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3、”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思想内容上、结构上第一个方面---思想内容上:①联系本句的含义。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什么段意。③联系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第二个方面---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以什么

4、为线索,贯穿全文。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比喻: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显得亲切自然。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对比:鲜明的对比能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某种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的术语有:对比,象征,

5、反衬,烘托,铺垫,渲染、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篇末点题,升华主旨等和常见的修辞手法。(5)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某种感情,升华主题。(6)象征: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7)渲染: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8)伏笔:相互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9)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或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10)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

6、,从而引起下文。【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7、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4.转折句前的句子:突出强调后句。【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提问方式:文章

8、这样写有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