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ID:43350817

大小:18.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30

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_第1页
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_第2页
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_第3页
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_第4页
资源描述:

《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07仁明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产物,宗教只有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才能健康地生存发展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宗教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宗教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如果宗教与社会不相适应,就违背了包括宗教徒在内的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甚至将失去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因此,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必由之路。   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指出:“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社会主义要圆融宗教,这是我们国家

2、、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佛教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它能主动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诸多方面相适应,构成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长远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佛教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做贡献,“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使命。 一、弘扬“人间佛教”,提高僧众爱国爱教思想   人间佛教,自民国太虚大师等大德倡导以来,经过八十余年的探讨,实践弘扬,已获得佛教界和社会的认可赞同,成为当今海内外佛教界共同高扬

3、的旗帜,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宝贵的智慧结晶”。   佛教在人间三千年的弘传史,无不是一个顺应时世因缘,契理契机而发展变革的进程。把当时当地的国情民意、时势人心,以确定弘扬佛法的路线、策略、方式,顺应文化传统、时代思潮施设教法,使所弘之法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不致因国情民俗、文化传统、时代思潮相悖而受到抗阻,并使所宏之法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达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佛教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实际上都体现了适应社会,以人为本的人间佛教精神。   人间佛教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增一阿

4、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世间”,揭示了佛陀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阐明了佛法与世法的关系。我们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当今时代提倡人间佛教就是要发扬佛教自身三个优良传统,即:“应当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以利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中国佛教国际友好交流,以利于增进同各国人民友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号召佛教徒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

5、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光和热,使人间佛教思想与社会主义社会紧密契合。   爱国爱教是每一个佛教徒应当具备的崇高情怀。我国古代著名高僧道安法师提出“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充分说明了佛教与国家的鱼水关系。我国近代史上许多高僧大德们都是高举爱国先于爱教的旗帜,堪称爱国爱教,实践人间佛教的楷模。如抗战时期太虚大师曾出访欧洲向西方人民深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呼吁国际宗教界人士援助中国,受到西方宗教界的重视,并得到了日本佛教的响应。当时,太虚、慈航等法师创办的《海潮音》、《人间》、《人间佛教月刊》等佛教刊物大量刊登爱国爱教文章,起到了很好的效

6、果。   在高僧大德的言传身教中,佛教界热心赈灾、济贫、办学,积极参加社会建设,这些都是前辈们的“爱国心”热爱祖国,“报国家恩”,努力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的生动写照。   在新历史时期,佛教界为适应社会付诸了实践,有力地推动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深入持久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今后的时期,我们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结合国家各个时期工作中心,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举办学习班、培训班,适时进行形势教育、国情教育、宗教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二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如党的历次中央全会,特别是十六大的精神要认真学习,深入开

7、展,揭批邪教“法轮功”活动等;三是组织僧尼收看具有革命传统意义的电视、电影,参观城市建设展览;四是组织赴外地参观考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爱国就是爱教,就是爱社会主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理念。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号召佛教徒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宗教徒提出的要求,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将爱国、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作为我们佛教徒的思想原则之一,并以一个合格人间佛教人才的必备素质,积极兴办慈济事业,支持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我们在积极弘扬人间佛教,积极入世的思想的同时,还应对佛教文化中不适应社会主义精神

8、文明建设的内容加以正确引导,如佛教中个别对看破红尘的“出世”、“弃世”思想,诱使人们只注意个人修持,解脱苦难,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不去关心现实世界建设。因此,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