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教案

《人间词话》 教案

ID:43403826

大小:24.1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30

《人间词话》 教案_第1页
《人间词话》 教案_第2页
《人间词话》 教案_第3页
《人间词话》 教案_第4页
《人间词话》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间词话》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间词话>十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释题,导入新课词话,即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由回顾“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导入新课。二、知人论世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

2、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解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话》。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史》。辛亥革命后,政治态度日趋倒退。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2、《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

3、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三、学生自读课文,概括课文所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三方面:①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②—⑥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⑦—⑩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四、齐读第一则,注意理解内容。问: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开宗明义,全文总纲。五、齐读第二至六则,联系注释,理解内容。师:既然作者认为“境界”在艺术创

4、造中起决定作用,那么,什么是“境界”呢?2—6则,作者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境界”问题。1、第二则从什么角度谈“造境”“写境”的?二者有何区别于联系?明确: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造境”是“虚构之境”,“写境”是写实之境,二者相互渗透,意即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写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2、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明确: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三层,例举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者的观物方式,二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别。3、讨论思考:怎么体会“泪眼”一句、“可堪”一句的“有我之境”?怎么体会“采菊”一句、“寒波”一

5、句的“无我之境”?“泪眼”句:无限伤春。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可堪”句:贬滴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采菊”“寒波”二句表面上只有写景,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闲适之情融化于景中,隐藏其下。元好问的离别之情也融于景中。概括:情在景上,有我之境。寓景于情,见情。情在景下,无我之境。寓情于景,见景。迁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我之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6、融化在碧玉,丝绦这美好的意象之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我之境)故国沦亡,“花溅泪”“鸟惊心”是作者“感”和“恨”情感迁移的结果。4、从第四则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高下之别吗?明确:二者的创造虽有难易之别,但其所创造的“宏壮”与“优美”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5、朗读第五、六则,什么是有境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境界是真景物、真感情,情景交融;例证法。6、讨论思考:第六则的两例是怎样“境界全出”的?“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

7、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诗人炼字把杏、花都拟人化了。好像有灵性、情感,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形容词用如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7、本文多次提到“境界”,其内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