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劝学篇 赏析

荀子 劝学篇 赏析

ID:43419005

大小:17.3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30

荀子 劝学篇 赏析_第1页
荀子 劝学篇 赏析_第2页
荀子 劝学篇 赏析_第3页
荀子 劝学篇 赏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荀子 劝学篇 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荀子《劝学》赏析姓名:任海洋学号2010401437班级:20104014 摘要:战国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关键词:态度,思想,儒家。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劝”是形声字,凡

2、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挥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学》主旨: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显然,荀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和目的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说的君子和小人等等差别带有明显的偏见。但他强调学习的作用,提倡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等等,都是学习经验的总结,值得后人借鉴,具有普遍意义。特色:1、

3、本文篇幅虽长,但层次井然。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2、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3、在论说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明道理,使人易于接受。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这里节选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  文章开篇就郑重地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

4、”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在措辞上,他不说应该不断学习,而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从学派传统来说,儒家一向劝导人们好好学习,如《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荀子自称是孔子的继承人,他的著作第一句也说:“学不可以已。”这从表面上看,只是继承了儒家的“劝学”传统,其实他强调的程度显然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

5、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所以,荀子是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就行文来说,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

6、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正如梁启超所说,意思是“喻人之才质,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后起人功而定也”(见《荀子柬释》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这显然是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

7、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字,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开篇至此为第一段。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学呢?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因此,第二段首先说明:“吾尝终日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