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单元综合测试4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单元综合测试4 湘教版必修1

ID:43421462

大小:95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01

高中地理 单元综合测试4 湘教版必修1 _第1页
高中地理 单元综合测试4 湘教版必修1 _第2页
高中地理 单元综合测试4 湘教版必修1 _第3页
高中地理 单元综合测试4 湘教版必修1 _第4页
高中地理 单元综合测试4 湘教版必修1 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单元综合测试4 湘教版必修1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综合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1·广州高一12月)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冷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暖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

2、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解析】 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可知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则①应是气候变冷;由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若光合作用减弱,则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②是温室作用加强;温室作用加强则气候变暖,故③是气候变暖。【答案】 D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强【解析】 对流层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

3、射的能量,从而使大气增温;若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则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就减少,则气候变冷。【答案】 A143.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失调。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调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D.皮肤癌患者增多【解析】 目前全球存在的问题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从而引起全球降水及干湿状况的变化,从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 C

4、(2011·重庆高一12月)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完成4~5题。4.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A.钢铁        B.机电C.纺织D.电子【解析】 钢铁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等能源,从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限制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情况下,钢铁工业必然受到很大的冲击。【答案】 A5.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

5、便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煤市场B.碳市场C.石油市场D.天然气市场【解析】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答案】 B(2011·保定高一12月)读某地区等高线图(比例尺为11000000),回答6~8题。146.图示范围内地势总的特点是(  )A.北高南低B.可能为盆地C.由东北向西南倾斜D.沟谷纵横,相对高度大【解析】 结合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北部密集,南部稀疏,由此判断该地的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答案】 A7.图中影响城镇和村落居民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6、地形B.交通C.河流D.自然资源【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城镇和村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山麓地区。【答案】 A8.图中铁路未修成直线,影响其选址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①地形 ②河流 ③技术因素 ④城镇的分布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 铁路线的选址要适当考虑居民点的分布。【答案】 C(2011·合肥高一12月)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149.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  )A.气温不断上升B.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C.气温

7、与降水变化不同步D.降水不断减少【解析】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导致旱涝灾害。【答案】 B10.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  )A.温暖湿润B.温暖干旱C.寒冷湿润D.寒冷干旱【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的气温逐年升高,而降水量从1963年以来有所减少,反映了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温暖干旱。【答案】 B(2011·唐山高一12月)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

8、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11~13题。人均能耗能源强度(吨油电力强度(吨油当量)当量/1000美元)(千瓦时/美元)美国8.960.270.36英国4.240.180.24法国4.370.170.2714德国4.290.160.23意大利3.500.170.23日本4.310.130.2211.表中反映出(  )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C.法国的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