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辨析素材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辨析素材

ID:43427053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1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辨析素材_第1页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辨析素材_第2页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辨析素材_第3页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辨析素材_第4页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辨析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辨析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辨析分析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不难发现,“作用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它已经成为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由于出题的角度多变,“作用”的范围较广,这就使不少学生作答“作用题”时,或茫然无知,一筹莫展,或听凭感觉,不着边际。其实,解答“作用题”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作用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开头作用    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近几年高考命题对此有较多关注,如:   例1:(2009全国I卷第14题)联系全文,谈谈(文章第一段)作者这样写

2、有什么用意?    例2:(2009年江苏卷第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例3:(2009年江西卷)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如果这段话在开头,一般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当然,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等方面作答。根据文本内容,可拟制答案如下:   例1:(全国I卷)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理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

3、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例2:(江苏卷)总领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例3:(江西卷)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5用心爱心专心   二、结尾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揭示主旨;呼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卒章显志,点明中心;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回答。    例4:(2009年四川卷第17题)小说以“处方”作结

4、有何妙处?    【参考答案】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三、过渡作用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对文章上下文内容仔细分析,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如:   例5:(2009年北京卷第18题)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始的登攀,开启下文登攀的内容;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四、线索作用  

5、  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时空线、事物线、情感线,如:   例6:(2009年湖北卷第16题)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参考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五、手法作用5用心爱心专心    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因此,平时要让学生积累表现手法作用的

6、知识,并教会他们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    例7:(2009年安徽卷第13题)(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1)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例8:(2009年四川卷第16题)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

7、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和多疑。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更多的时候题目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或者要求对句子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如:   例9:(2009年全国Ⅱ卷第17题)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比喻。好处是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

8、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