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6岁儿童行为的解释及评价

对3-6岁儿童行为的解释及评价

ID:43451952

大小:28.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2

对3-6岁儿童行为的解释及评价_第1页
对3-6岁儿童行为的解释及评价_第2页
对3-6岁儿童行为的解释及评价_第3页
对3-6岁儿童行为的解释及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3-6岁儿童行为的解释及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3-6岁儿童行为的解释及评价(一)自我意识的发展3—6岁幼儿的自我意识,是从对自我尊重的意识开始的,即欲摆脱成人的保护,寻求独立做一些事情而产生自尊和自爱。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的各因素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并且各因素的发展基本上同步。1、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由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性和多面性评价。幼儿初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加之对成人的尊重与服从,往往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就当作是自己的评价,所以他们的自我评价基本上就是成人对他们评价的简单重复

2、。4 岁的幼儿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主要是个别或局部的,6 岁幼儿则表现出评价的多向性,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性评价,特别表现在成人评价与幼儿不一致时,幼儿会申辩、表示反感和不信任。(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冒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都集中在自我的外部行为表现,还不会评价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个性品质。只有到幼儿晚期,极少数的孩子在自我评价中涉及内心品质,但仍属于过渡状态。(3)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性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带有主观片面性。在正确引导下

3、,到幼儿晚期,儿童能逐渐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幼儿的自我体验(主要表现为情绪)从初级向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幼儿的愉快和愤怒往往是生理需要的表现,而委屈、自尊和羞怯则反映了他们的社会性体验。幼儿自我体验中各个因素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同步的,愉快和愤怒体验发展最早,而委屈、自尊和羞怯感则发生较晚。此外,幼儿自我体验还表现出易变性、受暗示性、外露并且不稳定性。3、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幼儿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3—4岁儿童的坚持性、自制力很差,只有到了5—6岁才有一定的

4、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但此时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在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对儿童做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做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是对儿童有害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儿童初步地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他人或自己的道德行为。但引导时必须注意形象性、情绪性和可接受性,注意为儿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创设良好的情境,避免空洞说教。(二)道德的发展幼儿道德发展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从他性”,即幼儿认为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

5、是绝对的,来自于外在的权威,不能不服从,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来自于成人。同时,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内在动机。幼儿晚期的道德开始向自律性转化,即在主要由外在行为原则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同时,慢慢开始内在的自觉调节。二是“情境性”,即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表面性,并易受情境暗示,它总是和一定的、直接的道德经验、情境及成人的评价相联系。幼儿的道德行为缺乏独立性、自觉性和稳定性。幼儿道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上。1、幼儿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幼儿对社会

6、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的认识,包括幼儿对道德观念的掌握和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幼儿掌握道德概念具有具体形象性、表面性、片面性、笼统化和简单化的特点,如认为“好孩子”就是“不打人”“听话”等表面、片面的认识。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评价则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依据成人的态度进行简单判断逐渐变为进行独立的、正确的评价。2、幼儿的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有如下特点和趋势:(1)幼儿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尤其在集体生活中,在与成人、同伴交往的不断增加中,随着社会道德准则的不断掌握,他们的道德感会进一步发展。一些新的道德感

7、如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集体感等都在幼儿初期萌芽,并在幼儿期逐步形成和发展。(2)幼儿道德感指向的事物或对象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这就使幼儿的道德感不断丰富。(3)幼儿道德感指向的事物或对象,由较直接到较间接,由具体、个别的行为或需要的满足到一些比较概括、比较抽象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4)幼儿道德感逐渐由比较肤浅、表面、不稳定,发展到比较深刻、持久和稳定。(5)幼儿的道德感逐渐形成一种内在品质,能够出现于行动之前,成为从事或克制某种行为的动机。3、大多数幼儿能够表现出多种广泛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但幼儿

8、的道德行为还有许多限制。首先,幼儿道德行为的动机具体、直接且外在,具有明显的情境性,比如为了得到成人的奖励才做出道德行为。第二,幼儿道德行为的自制力和坚持性还比较差,容易受周围情境的影响,尤其是幼儿初期的儿童,常需要成人的监督、调节和强化。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幼儿良好行为出现一、两次,而应着眼于使之经常化和稳定化,成为稳定、自觉的行为习惯。(三)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幼儿期随着儿童活动能力和认知、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生活范围不断扩展,交往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