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科研的

学校教育科研的

ID:43511966

大小:157.5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9-10-09

学校教育科研的_第1页
学校教育科研的_第2页
学校教育科研的_第3页
学校教育科研的_第4页
学校教育科研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科研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教育科研的 实施与管理铜仁市教育局教研室杨光福2009年3月引言近年来,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蔚然成风。“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已成为学校出成绩、显特色、创品牌的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校校有课题,人人做研究”是一种普遍现象。课题研究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形式。总体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繁荣与发展,与校长的重视、教师广泛积极的参与、教育行政的支持,以及专家的有效引领密切相关。但也发现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厘清和解决。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八个问题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把握学校教育科研的特

2、点1、“以校为本”,以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实践为基础,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出发点。2、直接指向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注重解决“怎么做”,例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提高办学水平?等。3、教师置身于“教育教学之中”,是教育科研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问题的观察和判断十分重要。4、“为了教育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策略一:从真实的问题入手。什么是问题?问题的类型。问题提出的重要性问题提出的三种技术。(一)什么是问题?《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的解释:——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如:这次考试一共有五个问题。——须要

3、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如:思想问题。——关键;重要之点。如:重要的问题在于善于学习。——事故或麻烦。如:那部机床又出问题了。问题的定义简而言之,“问题是事物的矛盾”,是学校发展中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各种矛盾、疑难。课题研究的问题普遍存在,涉及学校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关键在于采用何种方法和技术来区分。(二)区分不同类型的教育问题1、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或部门特殊的问题。2、学校组织层面的问题——研究者个人所感兴趣的问题。3、现存的问题——潜在的问题。4、真实的问题——假问题、伪问题。(三)问题提出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4、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把握问题的分析框架和问题提出的技术非常重要。(四)问题提出的三种技术问题提出的三种技术:1、问题包(按主题及逻辑顺序将各种问题罗列出来)2、问题链(将各种问题按类别和层次以表格形式建立联系);3、问题树(用“树图”将各种问题的相互关系描述清楚)。1、问题包:课堂研究的问题(1)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做些什么?他们如何度过课堂的时间?(2)课堂中发生了哪种互动?谁跟谁说话,说些什么?(3)教师如何管理班级?课堂的规则是什么

5、?他们如何管理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学生行为以及他们自己的教学策略?(4)学生学什么?他们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的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5)一个学校日或一节课是什么样的,个人或小组在校外还有何相关的学习活动?(6)教师对学习能力超常的学生以及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什么特别的措施?(7)同一主题怎样教给不同年级的学生?(8)当学校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或新的评价体系、采用新的作息表时,课堂有何反应?(9)课堂决策是如何进行的?由教师?由学生?还是由双方协商进行?(10)当学生搅乱课堂或者表现出反社会的倾向时,教师会采取什么措施?(11)我可以怎样改进我的教学?(12)课程有没有连

6、贯性和一致性?(13)全校或同部门教师是否持有相同的信念、期待和文化?这些学生能否理解?(14)师生是否以相似方式感知同样的事件?(15)当学生不理解某事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16)教师如何给学生解释一个新的主题?(17)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中如何被监测和评价?(18)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学习?他们从事哪种任务、谁来决定,他们是否相互协作?(19)学科知识的地位如何?学生可能获得什么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如果教师不知道某一特殊题材的细节时情形是怎样的?(20)教师如何进行课堂决策?问题包:学生的态度1)对学科的态度(如:数学没意思,数学很难);2)对学习的态度(如:能和同学一起

7、讨论很有意思……);3)对自我的态度(如:我是有用的,我很聪明……);4)对自我作为学习者的态度(如:善于学习,学习不是我的事情……);5)对他人的态度(如:友善地,宽以待人,助人为乐……)。问题包的设计提示按教育要素分析如下:——教育思想(目的、理论、理念)。——教育主体(教师、学生)。——教育内容(课程、教材、活动与资源)。——教育方法、手段与技术。——教育环境。……2、问题链的基本程序(1)每个学期末向全校教师或本部门教师布置假期作业,要求思考想在下学期解决的各类问题;(2)开学初收集上来,整理归类(类别与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