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开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3524930

大小:264.4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09

内蒙古开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开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开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开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开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开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开来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一、单选题1.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减弱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沙尘,风速降低,降低风速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错;植被的出现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携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B、C错;植被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容易形成沉降,D对。考点:本题考查植被对地理环

2、境的影响。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2.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3.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答案】2.A3.C【解析】试题分析:【2题详解】区域是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3题

3、详解】文化区、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只有行政区有明确的界线。故①⑥符合。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和基本特征。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标准和区域的主要特征等基础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只要能调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分析即可。4.下列区域有明确边界的是A.行政区B.文化区C.干湿地区D.气候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行政区一般有明确的边界,而文化区、干湿地区、气候带等区域没有明确边界。考点:区域的边界类型5.以下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

4、性的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A正确。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B正确。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C正确。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具有相似性,不是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D错误,选D。考点:区域的特征及表现。6.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有(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C.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

5、有较大优势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国境线长,邻国较多,发展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C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广布,A错。资源丰富,但交通运输比较条件差,B错。水资源不足,绿洲上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不如东部地区丰富,D错。【考点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若干平原组成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洞庭湖平原、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共同组成,A正确;本区河流、湖泊

6、较多,有零星沼泽分布;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质疏松是东北平原的特征;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质黏重,故本题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8.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②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也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③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④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C【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污染较少,产业的转移不会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A错误。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

7、移,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B正确。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少,产业转移不会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错误。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可以缓解就业压力,D错误。点睛:劳动密集型产业污染较少,可以分布在劳动力密集城区,产业的转移不会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日本重化工业污染严重,产业向海外转移,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少。9.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的起点位于()A.塔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