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ID:43546140

大小:1.03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0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黄河颂第2课时 一、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明确: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

2、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明确: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明确: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师问: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自由回答。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

3、三)主体:颂黄河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3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

4、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板书: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

5、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板书: 黄河颂                  光未

6、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  描写黄河   歌颂黄河  学习黄河               ------>     伟大坚强  形象、气势  巨大贡献  精神补充资料:《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作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

7、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3(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教后反思: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