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ID:43557064

大小:1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0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_第1页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_第2页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_第3页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_第4页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_第5页
资源描述: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记辽西街吉兴村党支部书记赵品清赵品清,双辽市辽西街吉兴村党支部书记,全国百名优秀基层干部时代奖章获得者,省、市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是吉兴村养牛路上的带头人,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吉兴村,这个678户,2680口人的市郊村,过去曾经是“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蒲包,种地靠借款,烧柴靠树梢”的贫困村。改革开放以来,赵品清带领吉兴村,充分利用地域环境优势,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变文明,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全部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五保户全部集体供养。1988年,在他领导下的吉

2、兴村,多次被双辽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经济强村、”“小康示范村”,被四平市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示范村”。现在,全村经济收入达到5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全村拥有固定资产380余万元,流动资金200余万元。吉兴村通过富裕,达到了农村城市化以后,赵品清带领党支部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已经彻底脱贫致富的吉兴村人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型农民。在市委、市政府以及辽西街兴业富民的大政方针指导下,根据吉兴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优势,他与村两委班子达成了共识,制订了“稳定发展、兴牧增收,办企强村”的长远发展规划,争

3、取全村在“十一五”末全部实现小康。一是兴农。位于城市市郊的吉兴村,随着城市建设逐渐扩大和电厂的安家落户,已经“村中有市,市中有村;村围电厂,电厂傍村”,如何保护好吉兴村的命根子,是村党支部必须坚持的重要课题。多年来,不论城市建设规划怎样扩大,他始终坚持在册耕地保护面积,科学种田,要求农户保证春耕科技投入,投肥必须满粪化,达到每公顷耕地施农家肥40吨以上,村民何凤山,今年7公顷玉米,因为科技种田,农肥养地,今年的产量能达到21万斤,这回老何可是实实惠惠地赚了一把。所以,多年来,尽管连年干旱,因为肥多、井多、喷灌多等,吉兴村的粮食产量一直名列全市前茅

4、。二是兴菜。依据临近市区的区域优势,多方筹措资金,制定优惠政策,为30余户农民建起了40多万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和温室,为了能让农民的蔬菜种植达到产销一条龙,赵品清带领吉兴村在电厂附近的“不夜城”建起了一幢7000多平方米的农贸菜市场,仅此一项,全村平均每年可以收入100多万元,同时还丰富了城市菜篮子。三是兴牧。吉兴村虽然临近市郊,但是草资源丰富,在幅员面积1083公顷当中,草原面积多达300多公顷。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这是赵品清的心愿,带领群众致富,这正是赵品清的刻意追求。赵品清针对吉兴村的优势,决心把养牛作为富村裕民的突破口,开始大家没有养牛经验,

5、都采取观望的态度,为了说服大家,1991年,赵品清一下子投资5万元,从内蒙古购进80多头架子牛,他从11月买进架子牛,经过4个月上槽喂养,就出栏。当时一头牛买进价每斤6元左右,育肥后每斤卖7元左右,这一项就可以纯挣200元,按每天增重1今,四个月可增120斤。一头牛能卖1100元,刨去600元费用,一头牛纯增值500元。赵品清带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率先进行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了帮扶贫困户,村里还组建了黄牛饲养联合体,规定“两先一免”,凡是养牛户,可以优先提供贷款、优先划分草原,免除义务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为了解决产销衔接

6、问题,他与长春皓月集团建立了长期收购关系,在沈阳市区自办了一个屠宰厂,现在,吉兴村养牛已达到9800头,羊12000只,鹅10000只,猪4000头,全村养殖业收入可达21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收2000元。四是兴商。利用电厂占地所给资金,赵品清与村两委班子进行协商,1991年集体投资110万元在长通路北侧建起了一座16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先后办起了招待所、饭店、歌舞厅、卫生所、还在楼外建起了粮米加工厂、农机具修理厂,汽车修理厂,以上各项每年可使村集体收入40万元以上。2006年又投入50万元建了500平方米的村办公和卫生所大楼。赵品清还带领村党

7、支部其他人帮助村民们出主意、想办法、上项目,寻找赚钱门路,使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发挥,村里村外,饭店、酒店、服装、理发、运输、建筑、贸易等一大批行业星罗棋布,带动就业700余人。五是兴路。年过六旬的赵品清说:“新农村建设是党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是符合当前农村发展的”他带领吉兴村首先改变农民群众住宅条件入手,全村90%以上的村民都建了“北京平”砖房,在解决了居住条件后,又把眼光瞄在了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上,变村村通为屯屯通,2006年投资200万元。建了一条长54米,宽5米的硬面(油漆)路。使屯与市中心沟通之路更顺通了。六是兴教。人们追求的不仅是充

8、裕的物质生活,也有高雅的精神生活。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与此同时,赵品清想到只有使全体村民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造就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